手绘学习网
标题:
对比彼得•沃克与俞孔坚的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xyneed
时间:
2011-1-15 15:09
标题:
对比彼得•沃克与俞孔坚的设计
国际著名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是“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在设计中对该设计思想也颇为推崇。这里将二者的设计作品进行一下比较。
* }$ e6 ^7 b; `. Z: |( C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D8 D9 B8 B2 u Z& U3 _
% `2 |) E& V: }5 j
彼得·沃克作品
( n* c: [; N. {. z
9 ` C2 g4 z3 @9 f* t/ X1 ?
* s" ?# i# _9 k) d t$ I2 `" i9 E
" d5 {5 y5 M- D1 L, {. U( }
创作源泉
: D2 \" n- f+ Q3 Y( q
沃克是因对艺术表现产生强烈兴趣,才希望将这些“好玩”的元素应用到景观设计中,面包圈花园则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俞孔坚则主张通过景观设计来改变或减缓人们正在面临的诸多危机。因此,从创作的兴奋点上来分析,一种创作是心情轻松的,另一种则有些许沉重。
! ~$ ?7 H1 x& m8 Z# w
创作语言
2 Y5 `5 ^- ~ l% U
受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的启发,沃克找到了将自己艺术化设计形式应用到场地中的办法。于是,各种景观语言填充于其创作的艺术形式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沃克更像是一位艺术家,这一点可以从其作品中体现出来。俞孔坚在创作上给予生态更多关注,因此,如何用更少的资源创作更好的景观,成为其创作的重要思考点。因此,野草受到更为重要的关注,这是一种责任感下的创作,这种创作可能没有彼得的创作洒脱,但更具有实际意义,尤其是在解决场地问题上。
; V' D0 o1 t+ c8 u3 y$ G
视觉效果
# i4 g- S- g; I, b' G
沃克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了自己开始观看艺术作品时的感受:“很有冲击力”,这种冲击力给予了对于艺术尤为敏感的沃克强烈的思考,因此,其每一个设计几乎都可以给其他人以同样的震撼力,令人过目不忘。俞孔坚的作品则更加自然化,表现了对时代负责和对场地负责的态度,尤以“红飘带”表现最为突出。一方面表现为理性,一方面表现为感性,两者相融。
5 ~9 ^5 c# w. _! R1 B0 q% U
材料选择
3 w% S. V7 W* y& s. K# o5 r
沃克的作品干净、整洁,使用的材料也很廉价,这一点非常值得追求标新立异的设计师学习;俞孔坚在材料选择上也表现了节约的思想,以用尽量少的东西来做尽可能好的景观的“4R”理念进行创作。在这个层面上,两人具有相似处。
8 n' [8 \0 d' Y4 ~# _
模仿性
: N0 M2 K# W5 L+ p7 A
沃克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次创作,因此它们在沃克的创作词典里几乎具有唯一性,这些作品里面的设计符号凝聚了沃克对于艺术的追求与创作,成为其“代名词”。如果被模仿,也不会有生命力。俞孔坚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自身设计语言的重复,这在很多作品中有所体现。因此,这些语言也成为俞孔坚的“代名词”。但这些语言外界是可以模仿,因为这是生态思想的体现,而模仿可能会给我们的地球带来更生态的环境。当然,艺术的创作是每一个景观设计师一生的追求。
, f% ~+ r+ V& k5 a- F6 r. F; l' T
; K2 q1 q8 v# H4 Q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1 L$ @0 E" {$ K
# Z1 l+ z0 e# G
俞孔坚作品
: B4 @7 l3 H9 t& {9 S: R
5 z, V9 A0 K5 e; C
: B# }0 H9 A" M
欢迎光临 手绘学习网 (http://www.zgkysh.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