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学习网
标题:
宝贵复试经验不能就这样白费了,名校武汉大学考研复试,一起分享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6-9-29 09:29
标题:
宝贵复试经验不能就这样白费了,名校武汉大学考研复试,一起分享
一战的时候
我
觉得难,原来是自己没有准备好的原因!
5 q; ~' w8 V6 q4 {
本人第一次考研初试考了第9名,当时一起面试的好多武汉大学本校的学生才刚刚过线都被录取了,自己却没录取了,表示心塞,
觉得复试水好深!!!!决定再战之后,咨询了一些导师和师哥师姐,复试备考的细节,最后一心一意考上武大。我第一次初试是高
分
,感觉我一定能考上,对复试掉以轻心,经验不足,导致卡在复试上,二战用心琢磨复试,考前做了很多准备,得以成功录取。我觉得宝贵复试经验不能就这样白费了,一定要给研友们分享一下。大家要是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问我哦,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P, e5 t, T+ t# v; j& [# `
5 J3 A0 b5 ?3 ^5 Z P
% w3 `* _3 \$ ?2 D! X1 a7 A
很多同学是2月份知道自己成绩了,3月份底知道学校复试分数时,再准备34月份的复试工作,这个时间准备时间只有10来天 。时间完全不够。正确准备复试时间应该初试12月份一考完马上准备,这个时候准备时间就有100多天。
5 d$ ^' P! f/ t& G9 Y1 i, O, F
5 c4 H7 w+ A" s1 h1 j6 d) J1 u
! w4 l, b6 ~$ z- ]9 b3 B) C
第一年就是复试被刷下来的,所以特别去研究了一下复试,当时问了好多学长学姐老师,搜集了各种资料(包括复试最高频问题,英语口语听力模板),后面会分享给大家的哦,脸皮也是够厚,哈哈,不过这些都是值得的,听了他们的经验和老师的建议之后收获颇多,我把自己的一些总结分享给大家, 可能大家对复试都不是很了解吧,中国的复试大概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5年以前基本属于一考定终身也称初试为王,只要初试过线,老站在复试现场四肢完整,长得基本不犯罪,复试就通过了。复试基本流于形式。
. e" K- {) h. Y: w9 D
第二阶段1995-2013教育部实行了差额淘汰制,基本按照普通学校1:1.2 211 985学校按照1:1.5 北大清华人大等豪门学校按照1:2开始实行淘汰。
5 P' k& T$ Q5 X
第三阶段2013以后越来多的比较好的学校,开始复试按照1:3 1:4 1:5等等经行淘汰。中国的好开始迎来初试海选,复试精选的新的格局。后面我再仔细开始扒。。。
f; ^/ \# o- @5 ^0 J
?" t4 ?5 q- N" j8 Q0 N
5 I4 b$ ]; [, A/ I
给大家讲讲复试的重要性吧,一定不能让你们步了我的后尘啊!!!大多数考研学子都把自己主要的眼光集中在初试上,忽视了复试的重要性,殊不知学生最终的成绩是按初试的成绩乘以权重加上复试的成绩乘以权重的结果为最终的成绩。权重即为初试和复试的比例。全国的学校的权重基本都为七三开六四开五五开。越好的学校复试的权重越大。给大家举个例子吧:某同学A同学B一起考985学校M(权重五五开)。同学A初试总分第一400,同学B初试总分倒数第一350.在初试的时候差距50分。 但是一同进入初试,如果把整个分数为100分,初试总分为50分,复试总分50分。所以进入复试A的复试起始分为40.B的复试起始分为35.仅仅只差距5分。所以初试差距20分的差距在复试仅仅只为2分。这2分在复试里也许就是多一个微笑,也许就是多一个拥抱。复试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就看我们自己准备得怎么样了,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得人的,复试也需要我们早早准备。不要像我以前一样,以为初试考得好就没有问题,其实复试跟初试一样重要的!
; Q0 ^) g7 \8 f2 U, v1 ?7 E' V
* m: s) L" w: Y6 T* q5 S9 y
- ]1 |- {3 B$ ^; i- R9 w- {
中国的复试基本是每个学校自己规定考试项目分值时间。但是绝大多数可以大概分为5个部分。1英语口语 2英语听力 3综合面试4专业课笔试 5专业课面试。英语口语听力基本是学生准备3-5分钟的英语自我介绍,复试英语老师问答一两个英语问题即可。一般第一第二部分占的分值很低。一般占10% 总共只占5分不作为淘汰同学标准。综合面试基本是考的复试复试老师对学生的综合感觉,如服饰,礼貌,精神面貌,普通话程度等,占分值也较低。占总的10%,也只有5分,这个差距也不大复试里绝对学生的命运的基本是专业课笔试15分和专业课面试25决定的。专业课笔试,考试时间3个小时。闭卷考试,跟初试专业课考试不同点在于初试一般只要1门课(如考经济学只考西方经济学,考土木工程只考结构力学,考机械制造只考机制原理)。但是复试的专业课笔试一般本专业4-6门核心课程。大概就是这些了,接下来可能会给大家讲讲复试最最最最重要的专业课面试。
8 y9 W0 A% q% h% _) _8 L7 Q
, D! j/ |% M' U9 ^, p2 B
7 R \* K7 C! ?! y( m2 V
下面是我呕心沥血总结的专业课面试经验,大家不要嫌弃,认真看哦,相信会对大家有用的,都是我的经验之谈。看了有什么不懂得再问我吧!由于每个同学一定要单独考试,专业课面试一般半天结束。所以专业课面试每个同学时间并不多。基本正常情况都是10-20分钟左右。由于这样的考查形式基本会造成中国复试的几个特性。
Q- H0 E. L* j0 [
1学生紧张,由于一定要实现多对一的考查形式,学生又从未经历类似的考查。所以大多数学生第一次面对一群复试老师面试自己时经常都会紧张。所以在学生在复试时调整好心态最为重要。
1 `/ l9 ~' d" ]
2偶然性,由于考查项目有有随机抽题和随机老师提问,所以有也可以复试里也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
4 `2 M# i: q( A+ t6 w1 L- b
3主观性 由于复试专业课面试复试时间太少,导师只能根据你再复试的表现对你进行判断,所以中国的复试老师因为时间问题不得不“以偏概全”
6 U/ ? M1 ?9 G6 j. B1 L
4同质性。由于复试每个同学专业课面试时间太短,所以90%的同学复试结束后老师连他们名字和脸都对不上号。大多数同学都成了千人一面。这个时 候一般老师都采取同质化比较,一个985一个211取985 一个211一个普通院校的取211 一个普通院校一个三本的 取普通院校的。本科毕业院校不是一个其实环节但它是一个优先环节。歧视是明明你很优秀还淘汰你,这个复试不可能,但是优先情况存在。都是一样的水平的情况下,导师更青睐名校的同学也可以理解。
" @/ p( i6 F! E
6 q& c2 C$ C8 l: ^
p* c4 U/ {8 y/ K# ^
如何在复试里脱颖而出,
, y0 t J7 y2 [1 M, d1 M$ b5 N2 p1 y
给自己增加闪光点,打破同质性。让复试老师不仅记住你,青睐你,选择你。
- f8 f) \$ Z. }( h
复试里哪些同学最吃香
5 n! T3 o9 s- D
1动手能力强的
) j4 v3 D! u- h% } S
大家知道考上研后管导师一般不叫老师叫老板。为何,因为在研究生阶段要帮导师打工嘛。所以在本科生阶段如果经常帮你跑腿干活,文科生帮老师做课题的。理工生帮老师干项目。有这些经历的同学老师很喜欢
y, y1 m$ y$ ` ~/ A: S( X
2学术能力强的
0 T: q, n1 W2 Q9 _6 {
本科生的考察基本都是期末考试,研究生的考核则变变成了发表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则变成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最大的区别。如果本科生期间有发表论文的经历则在复试老师看来由研究学术的兴趣爱好能力等。导师都恨青睐这样的同学
& M' [3 b; | l8 C
3综合素质强的
; `" \8 C7 j1 r$ v* L: t0 w$ C% ^9 P
如果同学本科生阶段有获得一些省级国家级奖项,有发明专利的同学在复试里老师很青睐
/ U8 e; Y% i( _6 q0 {6 k' v; I6 C
4 G0 x; B3 Y' ^4 `3 I' j
' A* E* L/ @& K a$ f
我查了特别多资料,问了很多成功的师姐老师,大概总结了一下复试里面老师喜欢问的高频问题,问题分为三大类:
! {; V* `5 d, J2 t: f2 G5 Q0 D
第一、与个人相关的
" h/ c, F. o8 I( j( d3 }
你业余期间通常是怎么利用的?
, d! \0 G$ L. v7 |- N6 O% L3 b0 w9 S
你最突出的优势和弱点分别是什么?
6 g: d. ?/ l6 \" Y! Y9 c0 u! O
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 ^( V* u- j6 j9 H" h3 b; S
大学参加过什么活动?
. O7 d" J( w" A' [( v5 F
你希望在这三年中如何提升自己?
5 q9 a& u) i: ` l6 x6 V: o' ]0 a0 ]
在校期间什么让你印象最深刻?
" m, N" q) O& N
说说你觉得经历中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为什么?
1 q$ {9 n9 _, y3 j7 W6 a
大学参加过什么活动?你为什么报考我们大学,你的优势是什么?
+ Z' i( e( y1 z* h( x, Y
为什么没有选择就业或考公务员?
! \0 \$ b" t/ g
介绍一下你本科就读的学校。
+ z; @& Q* E7 p0 K$ Q
; A- X# N0 Q% z$ B
$ D3 b5 f0 W H- L( g9 L
第二、与学术相关的
1 W. C- X5 {" S1 T& m6 \- d
简单谈谈你在做本科毕设的过程及遇到的主要问题?
5 g! w X3 |% g0 _
你是如何完成你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
" ]1 X1 r( y. b
你的毕业设计有什么亮点或者不足之处吗 ?
0 k. [, k: B$ J$ w$ |3 r# H
你之前是否发表过论文, 内容是什么?
2 Y: i# |5 i. D1 y; W3 k+ X! J
简述一下你毕业论文的主題框架。
U3 H q) w+ m) @. ?2 v
你在参与课題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最难的问題是什么? 怎么解决
/ k" P3 s4 _- `7 o, B5 A# S( j5 L) s+ Q! |
的?
3 b c6 n2 N9 O: z, @
请简要说一下你参与过的课题研究?
$ ]& d' u) d, f# K
* e8 J$ Q% `; P! s" ]
1 A5 N/ _2 _1 m, A; g
第三、纯专业相关问题
! R) P) K3 Q/ E
大学期问有没有从事过专业实践活动?有什么收获?
8 d0 ]0 g; I( F3 S" |9 z+ U: g) m
在大学时平时都做些什么?
' a- Y- o4 h- A5 U
谈谈你的毕业实习的经历。
; e( \$ E: U5 {' w" m8 M
你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 为什么?
# O0 k; J; B) n5 X$ J; Y; a. f: C
为什么报考本专业?觉得自己哪里适合这个专业?
0 R" L! Y, S( H8 ^: C! J
你对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看待, 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 R, B _! t: T) {, s4 j6 J% E
作为一个跨专业的考生你觉得你最需要提升的能力是什么? (针对跨考生)
- y$ [ D# H @. _9 y% y! Q3 W
) K8 e6 p+ g2 c* B1 b
3 E- E I9 S: g: \
给大家讲讲我的考研辛苦历程吧,15年第一次考研的时候毕竟还小嘛,家里都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压力没有那么大,那个时候男朋友也很支持.自己就专心看书就好了,第一年考的时候初试还是考得很不错的,觉得自己很有希望,可是复试却被刷下来了,我当时真的觉得世界都不美好了!
,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那段时间谁都不想理,自己深思熟虑好久决定二战.因为我觉得我自己有能力可以考上,自己这次最大的失误就是在复试.我决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但是万万没想到二战的压力会这么大,/(ㄒoㄒ)/~~不仅是学习带给我的压力,还有家庭经济的压力和男朋友的不理解。父母年龄也大了,因为自己考研不得不很辛苦的工作,自己虽然也有兼职,但是毕竟要专心复习,所以也不能为他们减轻多少负担.看着父母为自己的事儿这么操劳,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别的像我这么大的都开始工作了,开始为家里减轻负担,父母能够享受生活了,而我的父母还在为我操劳,想想觉得自己很没用。男朋友因为不考研也已经工作了.而且工作的地方离我又比较远,他老是劝我放弃考研,跟他一起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我不想放弃,所以我们为这个事争执了好多次,他上班忙也没有时间陪我,我平时忙着看书也没有时间去陪他,异地加上意见不合最后我们分手了.考研的失败也是我初恋的节束!!
' A" ^* t- k4 U5 a: B. u8 [) s
9 h! [+ I4 [* g5 R/ L
, m! r9 z" t5 Q5 _! l
有同学都在楼里问考研需不需要报补习班?其实我身边很多同学报了班,有的报的是一两千的普通班,还有人报几万块的高级班,也有人想我这种屌丝穷人看课件。学习最终本身都是看自己的,跟报什么班其实没多大关系。毕竟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很多普通班人超级多,重庆的夏天特别热,大清早就要38度高温,辅导班人又多又吵。太多外在因素影响学习了,老师给你讲的知识点你也不一定一次性就能听懂,听不懂你还问不了(很多人都以为能问问题,几百上千人,去哪问啊,坑啊)。其实多吃点苦也没什么,关键是看自己的情况,我觉得像我这种喜欢安静的,这种方式就很合适,比较安静,不受影响。你没懂的就自己拖回去自己看,自己慢慢研究,根据自己的不足安排学习计划,定期给自己评测,看看自己的真实成绩。学习主要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毕竟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本原因。
1 p% }/ b5 f& d( Z% Y5 I' i1 |( b
6 R: L0 Z: d7 c8 i' k O( r1 _+ g4 a, B
; _2 t2 D/ E6 Y- D4 I
了解更多资料搜索中国考研手绘:
zgkysh
2 \. n8 i/ n4 g$ o% N D# w, X9 Z
4 J8 O2 v/ ]+ v f! r; I
: ]! U$ }1 [, f
- K! Y) c2 F9 G* B% x
# s" w! ^! R! T; B* w4 @
欢迎光临 手绘学习网 (http://www.zgkysh.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