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学习网

标题: 史上最全钢笔画经验分享 [打印本页]

作者: 汉武手绘    时间: 2016-12-27 15:25
标题: 史上最全钢笔画经验分享
本帖最后由 汉武手绘 于 2016-12-27 16:44 编辑 + d4 t# O( e& o! |
8 p9 \, f1 C' e! _8 g/ X) p. W3 j
  钢笔画爱好者,无缘无故的喜欢,尤其是建筑钢笔画。没怎么画过人和景物,只喜欢画建筑,我把我自己从第一张到最近的一张和题主分享一下,主要是这个过程,至于画本身不重要,权当抛个砖吧。  1、看书是要看的,尤其是要看国外的钢笔画,尽量少看国内的,不是国内的不好,是要找到这种画种的源头,从最高水平的作品去欣赏。推荐英国水彩画家特纳的作品,尤其是有关建筑的一些,他对建筑细节的刻画,是很适合钢笔画借鉴和学习的。先去看什么是好的,至于国内的好不好最好不要先不管。我是没系统学过钢笔画,一节课也没上过,但是素描是学过几节,这是美术的基础,没法绕过去。
- v1 v" k+ w5 M7 f  p8 V- Q3 @$ A
  2、从书中要找出对一个事物描绘的笔触和方法,不要一开始就临摹一副很大和复杂(相对的,只要你觉得信息量太大,就不要硬着头皮上)的画。最好先画些局部,通过局部先作为入手的方法,有了兴趣才能进一步提高水平。
& T: E" `) W' P3 ]2 L
  3、既然是建筑画,做练习时少画静物,尽量去看看自然的景物是怎么刻画的,提高对一些非具体形象的概括能力,如:云、水、树、影子等等。把人和静物先放一放,把视野提升到一个比较概括的层面,不要一上来就抠细节。

  p) \' \$ T" Y3 r! k$ }3 z) g
  4、还是要看看美术基础的书,还是尽量看国外的,不要看美术院校考试的那种。你是通过了解素描本身,对钢笔画有促进,基本就是要画一画,再来看看书学一学,这样反复对照进步才快。
5 ?+ `5 g$ L: X* o3 Q
  5、尽量不要用辅助工具,类似尺子之类的,学习钢笔画就是对自己手、眼、脑的一种协调锻炼。不要怕开始画的丑,一定要明白什么是丑,什么是美,要有一个阶段目标。透视最主要的是你要理解,不要在画面中出现明显的错误,或者说看着不顺眼的地方。这是一个理解建筑的基本方式,如果没理解,没弄明白,还是要从心里彻底弄清楚,主要是理解。
5 _5 w# H4 D( O; v, O
6、我从开始看画,偏执的认为,有写实风格的,经典的画就是美的。现在看,确实很片面,但这个主要审美观没重大变化。我买学习用的工具书时,一定是要用这个来衡量的。开阔眼界的看看就行了,能值得临摹的,充满大量细节的,不含糊概括的钢笔画才值得买。
( z- ^. U; p- M( N( L$ `( B, S8 S
  7、练习画数量

& G8 o% A6 A# P: s$ P
   我的钢笔画爱好和工作没有关系,也没系统学过,甚至素描彩画也没系统学过,只能算有美术基础。纯粹自发学习和练习的建筑钢笔画的数量,也没有超过50张,我不太主张以数量代替用心。不用心的画我也画过,结果只能是连看都不想看,能被自己恶心到,这么烂的画也能画出来。所以,从那以后,再也不画不过脑子的画了。

. i& i, D+ g, v/ x, ]
  8、每一张习作都是完整的画

- F% O& S" ~8 {
    最适合我的就是找到感兴趣的画,找出一个局部,仔细刻画,无论从形体到明暗,完全的画下来,每一笔都要做到意在笔先,没想好不能动笔。但是,画了就不要觉得不够好就不继续,一定要咬牙把画画完,画完之后会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2 `7 c8 F7 B/ n; X: f( B0 y
  9、找根最适合自己的笔

1 e7 M! g6 m+ B2 R+ m; w' C/ m
    钢笔画,不能顾名思义,我用的不是书写用的钢笔,而是针管笔,或者樱花一次性针管笔,粗细自己各选几只吧。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要求,那就是流利。我用过红环和斯德罗的针管笔,我会用最细的砂纸,对针管笔的四边稍作打磨,这样,笔尖会稍稍圆滑一些,不要看这一点点圆滑,带来的变化就是画绿化和树叶的时候,会非常流畅,不划纸。假如这张纸是用来上水彩的,那就更好了,不会因为笔尖划过纸的地方出现洇渍,这一定不是计划要出现的水彩效果。  

8 Y/ s" y' Q# o% R
10、纸张
0 A6 P. Z  F0 S  g! j
     无所谓,就是A4普通打印纸就可以了,要求高一点就买80g的吧。再有些追求就用A3的挑战一下自己的耐心,试想仔细画一张充满细节的建筑画,有多么激动人心,整幅画面都是建筑细部和节点,以及建筑投影里精彩排列的线条。

+ F% f3 {3 _# V3 i
11、不浮躁
& n3 u* f4 f& f; W& V
    如果对着一张画来临摹会产生压力,那么我会临摹精彩的局部,甚至个别的线条部分,不是交作业,就是提高自己和建立对钢笔画的兴趣,那就更灵活的去画。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啊。任何钢笔画都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我是先通过简单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未尝也是一种好办法。因为觉得面对很大的一张画无从下笔,所以想尽快把画临摹完是不可取的。目的不仅仅是画完,而是学习,通过临摹学习如果用不同的线条排列刻画形体。
2 g8 o' J+ b6 D, r4 f/ a, F1 A2 h9 m
[attach]52071[/attach]

- L; O  L; `( d% @$ R2 U! ~
(, 下载次数: 0) ; j) _" s3 `! r
  这是第一张钢笔画,是用最常见的签字笔画的,原图是一张照片。
4 c" B- V3 c8 n1 [' N
  素描关系很重要,剩下的就是用什么笔触表现这种素描关系。
9 g, N4 L0 V3 v1 J
  大坑,慢慢填吧。

; Z6 B# D4 O$ E" p4 f5 |# A* U
  和题主一起分享我的每一步对钢笔画的心得。
( Q7 }9 w$ S' N
(, 下载次数: 0)
- _9 s* u% k6 Y# o3 @
  这张图是没想清楚到底用什么笔触去表达所绘对象。
1 [* R5 D9 ~& t' A6 R; E
  仅仅做到了表达了相对正确的素描关系,远看是能感知是一副黑白风景,但是近看笔触经不起推敲。 还是用普通的签字笔画的。

  ]5 w" e$ ?. g# J
(, 下载次数: 0) % ~. g/ x2 v0 |0 ]0 Z6 R% E
  还是要一笔一笔的画,甚至是一个点一个点的画,每画一个局部就要检查一下是不是合理的表现了素描关系。笔触是放在第二位去考虑的了,所以,有些地方看着透视和笔触不够自然,还是处于摸索时期。

& {( |( a+ v' x, r
(, 下载次数: 0)
3 }1 c+ E9 g- H" O
房子上面的树画的很失败,但是,檐口下面的画法笔触找到一点感觉,每幅画就是这么一点点摸索和找到感觉的。前提是,耐心一点一点的话,不能想着一挥而就的潇洒。 中间的门里的色调很深,需要反复的涂画,但是这个素描关系是很必要的,还是要耐心。
0 M1 j/ S  {  ]( W# ~8 ^, `+ E
(, 下载次数: 0)
) r* X* c# }) D6 O0 {
  地面表现的很差,从某方面来说不如入这个画的色调,树丛的表现稍好了一点,但是笔触还是不够符合树的形状。 小的细节和形状要注意,比如三轮车和电线杆上挂的灯。没有这些细节的刻画,就没有趣味性,一幅画就没有看点。
, ^9 @  a  t  b# z0 x
(, 下载次数: 0) 8 @2 |3 M- o- P9 R- ]  _
  还是在学习树怎么画,换了一个笔触表现方式,地面依旧没找到合适的方法。
; K" }3 x1 G$ p
. L$ A5 l1 I- D3 x
[attach]52066[/attach]  
" S8 n5 A2 W: O3 e3 y
  上图这一张,真的一下对钢笔画产生了兴趣,因为在对左侧这个旧的土坯墙的刻画得到启发,原来土坯的砖可以只画砖缝,就能表现出质感。至于这个质感表现的好与坏是另一回事了,我在画画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寻求这个兴奋点,来促进自己不断进步。

3 ]1 c3 Q; Z. G, X) ~' j; |1 o
   地面换了一个表现方式,把影子作为重要景物刻画,但是影子边缘太生硬,有喧宾夺主之嫌。 对于整个画面中的阴影部分,该很重的地方,一定要压得下去,才能表现建筑的光感。 如果把整幅画的素描关系,从白到黑,或者说明暗分为0-9,留白的地方自然是0了,那么暗处的阴影部分,有写能达到8了,素描关系很清晰。为何这么夸张的表现一幅画的素描关系?因为本身钢笔画画完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副灰色调的画,所以,尽量有些明暗的对比,使整幅画调子很响亮。

& Y' l* D5 j* s  G' ^0 ?9 P. r
[attach]52079[/attach]
6 v. t/ `7 ~* ]+ u9 M
  上图是把光影下的胡同作为一个主要学习对象,尤其是树下的小汽车,还有书丛本身要简化,因为是突出日光下的“亮调子”。才能与树荫形成冲突,提高画面的紧张感。
% B( ^, m+ {; k
  地面依旧很糟,但是,我开始明白地面不要只用几根线刻画,需要一个淡淡的灰面去表达。有气死左下角与墙根交接的地面,这个关系就是我要的,有色调,也能让人感到这是一个铺地,但是不能在强烈的日光下太抢眼,淡淡的来几笔就可以了。

5 o# |8 \( W$ v- ?6 [& B5 d
  主要表现的地方时门洞的阴影带来的强烈对比,要压得下去。
6 o% a2 I5 R6 ?  S- E8 ?
(, 下载次数: 0) ! C; ?# ]$ Z3 q4 H* y$ \
  上图中左侧的树干,只起了一个轮廓,没有深入。因为觉得这画如果把树再画完,整幅画就不够轻松,最后还是没画。

# A1 v2 |$ v8 r7 {+ K& P
  但是,作为对建筑的瓦、檐口、砖墙、影子还是做了仔细的刻画,找出对这些墙面笔触的方法。有些墙面是全部竖线条组成,而且要有疏密和点线的断续。 还有,有些地方还是很重,素描关系要明亮。
4 d- d6 N8 d5 Q  S% E$ O
(, 下载次数: 0) # s1 m1 H3 n) r+ `, @2 v# a3 g5 M
  上图换了针管笔,是想把墙面的排线处理的更细致,把墙面的明暗关系表达的更有层次。 最高的屋顶的檐口阴影,就全是用排线来表达的,这样耐看,透气,这才是钢笔画的特点和优势。 这张画第一次学着画水,主要是表现建筑在水中的倒影,笔触更加放松一点。
, z5 o* `: h4 B" e
(, 下载次数: 0) ; L: H( Y9 `) `
  上图主要是学习怎么画鱼鳞瓦,照片中的瓦的形状是一样的,要自己有取舍和疏密构图。一定是想好了怎么画,而不是画了才觉得这样不对。 右上角的屋檐用简单的几根线概括,不要画的太仔细,要放松。 整幅画的对比还是很强烈,国画中有句话说的很好,构图要“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才好。这也就是有紧张感的构图才是好的构图。

, ~$ u& H+ l* z& ~5 I1 N$ l
(, 下载次数: 0) 4 T% ?  }! N: V' J
  上图把下面的树丛用最简单的方式概括一下,很放松。但是塔尖的檐口要刻画的很用力,在我看来有棱有角才是建筑。但是,我自己把塔身接近树丛的位置,从笔触上融合一下,疏密形成过度。 这张图的遗憾就是,全部竖线条不够垂直,试想,如果全部竖线条都是垂直的,这张画会更具建筑应该有笔挺结实的质感。而这张画的线条给我的感觉是:这个塔是草扎的,哈哈  
* T' _' [. C+ M/ R
(, 下载次数: 0) % M3 Z: \+ B; ~" B
上图是很失败的一张,全部都在表现建筑的明暗关系,但是形体却丢掉了,尤其是左边的一侧的建筑感觉就是一堵软泥糊在那里。右侧的屋顶刻画很失败,看不出瓦的质感和形状,过于追求正确的素描关系,没有自己合理构图。

, ?% B9 V) J* s% j. N
每次看到这张图都很窝心,但是,我还是坚持完成了,这样才知道到底问题出在哪了。

  |1 h& C: @3 V" u" U
(, 下载次数: 0) & p8 O6 g; S/ l5 B) E
  上图这张的地面处理已经知道大概方式了,不是几根线就可以把地面概括的,一定也是一个面。左上角的树枝,是一个进步,虽然就是几个树枝但是让我一下明白了怎么用笔和概括。
% y6 K- U9 ^" f: Y' l- t
  最右边的远处建筑的概括画法也是让我得到启发,远处的就虚掉,近处的就很清晰了。 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建筑不垂直,变形了,这个问题一定要避免。

4 Z, `) v7 I3 L" v5 ^5 D7 q2 C
(, 下载次数: 0)
# q. U$ ^7 R! K! k8 c
  这张的树枝是对上一张树枝的一个总结和提高,整张画与前面画的不同就是,笔触松散一些,用放松的笔触去刻画一些墙和物体。

2 @2 s5 R: K2 a" r4 H
(, 下载次数: 0)
9 b) z6 C+ W' K
  这张画是对上面笔触刻画形体的延续,右面的墙面就是一堆笔触刷刷刷,最左下角的石头墩子,我注意了强调石头的棱角和明暗对比。 其实每张画能得到的启发和进步是不同的,有时就是很少一点,这就足够了。 这几张画都开始起铅笔稿了。

6 o8 Q" o; ]' ~- w
(, 下载次数: 0)
' V8 F* V2 f0 s  W- L
笔触,还是笔触,就是钢笔线条的排列、疏密。然后用最大的耐心把画画完。

1 ^9 d0 Y3 t7 r; |1 O1 H! x
(, 下载次数: 0)
2 A' Z' h2 l0 q: {
  后来,我也画了一些较为具象的物体,不是建筑,就是学着刻画一些有特点的物体,把握好质感和笔触的处理。
8 t" L; H2 x6 _' @4 v* R: L2 r* P

& Q1 \( {% ]: h
(, 下载次数: 0)
不同笔触,得到的质感就不同,这些是雕塑,去过798的应该不陌生。

7 o; R! `) C7 _8 _
作者: 汉武手绘    时间: 2016-12-27 15:51
本帖最后由 汉武手绘 于 2016-12-27 16:34 编辑 ; D2 f5 W, M9 P3 z) b! A

( y" a! R0 l, ^
这时的我,已经很注意笔触的组合和排列了,说到底,这就是钢笔画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享受画钢笔画的乐趣。 画本身是否好看是另一回事,享受这个画的从无到有的过程才是我想得到的。

. w( U% y% J% A( t4 n& C, ], l
(, 下载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