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建筑] 【案例抄绘】第10期丨设计手绘快题抄绘灵感素材——建德市文化综合体设计

[复制链接]
www.zgkysh.com 发表于 2022-11-14 14: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下载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 \- \% [# S$ w建德市文化综合体

% c/ D; ~0 I6 O) `) L

6 U6 V6 C9 m5 z( Y, j,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H7 L0 Q( G& Q( t3 J# I& V

5 E# z: Z  a/ R4 {, r! q5 F  i
建德,古为百越地,境内山地丘陵地貌为主,群山层峦叠翠。新安江穿流其间,水色佳美。作为一座典型的山水市镇,素有“锦峰秀岭、山水之乡”之称。
建德市文化综合体是goa大象设计新近落成的公共文化建筑。场地位于建德市老城区核心地段,占据城市轴线与新安江的交点,是桥东江滨景观公园的重要文化地标,向北衔接新开发的城市商务中心,向南滨临新安江并远眺对岸起伏的群山。     

& j. l9 I6 l1 ]' ?
8 w4 K3 }5 y, A8 ~& j7 @, l
7 w' M, J# T( ~#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 P# ]1 k8 H' M( ^
' ~. [' A( o9 k& _! C/ s5 j1 |

, Q/ U" P. q0 Z- E5 p% w, k% q
4 s  g3 ?5 q* }  S
建筑场地极为狭长。东西长约600m,南北进深在60m至140m之间,所滨临的新安江水面宽约280m。作为一座市级文化综合体,建筑将容纳图书馆、博物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四个市民空间,地上建筑面积约31900㎡。

2 x# [$ ?" i6 ]( x
大体量的建筑在窄长基地中,成为山水画卷中的重要人造物。场地本身具有张力,一面是优越的景观资源,一面是充满限制的地形条件。如何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避免对滨江环境造成拥塞;如何在提供通透空间的同时建立具有整体性的形象,是设计的关键问题。
/ ~3 h% C; M$ M# _: ]
# Y% T0 o+ h5 t- d5 Z
, g+ {9 w% k+ T" r& c/ x& a+ 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B3 R7 h2 g$ x  f' L! x( S& p! v* O6 _! X2 }" b% f% |
江面的“雾气”是入题的线索。受新安江上游水库影响,建德流域的新安江水从大坝底部70米深处流出,水温常年恒定在12-17℃,夏日水凉、冬天水暖,江面在非晨间时段能形成“白沙奇雾”的景观。大雾之下,周边的山峦轮廓被抽象为曲线线条,若隐若现。

# {' A$ U5 E: W

. q6 y3 K4 f$ [7 S) c# y9 R.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e4 Z0 |; l5 o

, n* z* S+ c) w' P
* E7 A- g" \. [; Z/ w
最初设计草图方案将主要场馆功能抬高至二、三层,底层空间被最大程度释放出来,与城市街道、滨水景观带完全联通。建筑成为一条约600m长的蜿蜒曲线,水平地漂浮于场地之上,与山水的曲线相呼应。
8 \9 ~7 L8 J# G) j

* w' X/ P% X  G& ?

5 Y5 d' [3 L8 u1 U(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d. `8 x- o  A- J
- s0 G4 G5 _! \* T. q1 R

' V" w  Q3 M2 U5 b: b( q1 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O8 {5 Y$ {' Y# b* w

( X. K3 \* [  V$ \
2 V& P: |, [' W) U+ Z/ e
四座场馆的功能被置于大小不一的四个椭圆形体量之中,隐藏于连续的悬浮屋顶之下。所有细节退隐之后,建筑与山水的对话关系愈发清晰。
( s/ n% ?4 ]" e6 h

% x+ |8 @. K* z$ @1 [$ }1 }

7 K) v) V  P2 [" t: b"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P- T4 H  X, \' }# y+ F7 o2 Z7 f+ ^3 Z; z! ~3 G/ a9 ^1 X

5 u: L+ T  m6 y!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n( w, M6 y  w% ^% p, G6 j3 T" x% u4 c
/ C- ?9 O! ]1 m" z4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g6 [( T: Q% S2 Q2 y0 Q: B9 |+ y$ h# l# M6 Y5 O

5 K  z- I5 u% v: k/ {% E6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O5 e; D" ^" t# S
: `2 r2 `: W  R4 r
7 f! l: U9 C6 G# d/ {2 P# F% Q+ [% k% s+ `1 V  d
6 ?) e  n* x: c4 n, U) a& L6 F
场馆主要入口皆设于一层,二层的檐下空间是10m见宽的连续的公共活动平台。"飘带”状的“屋顶”总高约四米,在边缘呈三角形出挑,它并非巨大的装饰构件,而是具有容积的单层空间,容纳博物馆特殊展厅、办公室等。

% I1 p+ D$ n. {9 W7 i4 N" k: X
建筑面向城市的北立面化整为零、营造亲人的尺度,与朝江界面大开大合的处理方式构成对比。结合场馆运营策略,沿街首层被设定为商业店铺,规避大型场馆与城市之间出现界面断裂问题。
3 J0 C5 P: k7 g' D

" `$ X) J* G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F- {- `! J+ ?( w/ M$ j2 m
; ~: q% s) `& k. Y0 ?
& _: a# w$ G* g4 O% R+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I/ G" B, A; J1 L/ h
/ M. k" F  Y/ s! f
夏日傍晚沿江散步、享受清凉水汽是建德市民的日常乐趣之一。在设计过程中,延续、尊重、进而延展既有的滨水公共生活,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理念。“城市级的文化场馆是城市的标志物,更是重要的市民活动空间”——相比于塑造一座完型的雕塑,建筑师的意图是塑造一个活动的容器。

" W$ S* @3 I9 t& ^4 l  k

4 D- \' d+ {1 [& j5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Q; T0 l0 l
; n3 E& V* ]% @: b$ R
) O8 }' e! o& u8 s9 f/ _
建筑及其周边规划了大量的室外和半室外的公共空间,供人们体验风景。为塑造丰富、多元的风景体验,建筑师运用“景观建筑一体化”的思维方式,在场地上建立起多标高的山水观览路径。
& C8 U" Z4 ^; {5 H
) H: z7 U- J" L; s/ X4 j#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A8 G/ g6 s4 c; u' n

: V& _" |7 M7 H/ @+ \2 [5 K, B0 o4 ^$ `
濒临江面的场地上顺应建筑物曲线,设有三重跌落式的水面景观,将不宽的江面予以延伸;建筑二层平台作为底层的延伸,是一个城市级的观景平台,供人们在游走和小坐之间俯瞰和远眺江景;建筑屋顶可上人。依托于建筑的曲折,各标高观江视点给人以步移景异的观览效果。

! O. R/ _: W; D3 G$ l  h
" L" l9 o4 _8 K2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j% O. E2 }" a. B% S  e! \

# M7 r6 x9 E+ L2 X/ D4 ~! t0 \& o5 V) }* ]- d
四座场馆之中,功能空间围绕中央的梭形中庭布置。主要功能空间如妇幼中心、图书馆阅览大厅、主要教室皆朝向江面、“依山傍水”的公共图书馆阅览大厅为阅读者提供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两馆两中心”文化综合体是一组凝聚建功立德精神、传扬建德厚重文化的建筑群,宛如一条巨型的飘带,跳跃在迷人的17度建德新安江畔,又如缓缓流动的江水,代表建德三江汇聚的地域特色。曲线型的建筑在山水之间流动,与山水融为一体,颜值颇高,窗里窗外皆风景。

2 w+ a8 C! z+ Q$ W* q9 s
) d+ o( P/ h) K( d  a) H
% W! c) t& @/ P) p% e5 P0 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X: p1 n$ G8 d5 Q

. D! L7 p! R1 B( u3 _9 M" \
3 o9 ]3 R& \! K* K% 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h. j! C; O! h" f5 W9 C+ X( \( E
4 ]( G) |) C! `: \
& w5 P' O# K0 M7 w  W- S2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J* V: I) i* j- r# v
( b% ~- a0 E) R0 s
* E* i0 K4 H8 U

) ^% k- `' w5 [
当人们游走于建筑周边,建筑如同一根“飘带”伴随人们运动的过程在树梢转折、盘旋。底面的吊顶面自然成为人们感受建筑的一个显著界面,被建筑师称为“第六立面”。
吊顶材料采用带有一定反光度的中灰色金属材料,使得屋面更加轻盈。吊顶的边缘增加了一个层次的收边,既消解了结构梁高,使得出挑更轻薄,又满足了泛光灯带的隐匿需要。

5 V, I5 u7 y! C9 E" l
1 [% V+ L: ?4 \" x* b1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d2 y; m5 A* }6 a) a

6 N& E' i  ~( U2 I

$ e2 W& `/ l5 {' r. l5 n) E, 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o1 P: ]  c3 d& i) ~7 s+ T
3 C- x; |, t2 C! J& m5 \  Z9 ~  Y
2 M/ Z8 t" |! T5 [
建筑师以中灰色调材质作为建筑主基调。基座的灰色石材与上部的铝板及玻璃相互组合,建筑呈现出轻盈与沉重的强烈对比感。
# h6 ^$ v/ J' n, B
, d1 Z" }" e/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X$ v# P* W# ^6 Y, A

  X4 [6 _5 p, }1 o6 }/ T  z

7 L7 Z5 i+ w/ H+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q0 r, o' j) v  x! Y7 K
# H: V6 X% {, ?

/ r! [: _" b; c+ u( R7 K3 L
作为山水市镇重要景观节点上的文化地标,建筑以柔和而轻盈的姿态构建了城市与山水之间的“新”对话。文化综合体与代表建德历史的“建德之根”构筑物、两侧的既有桥梁一起,日夜共同凝望着流水与雾气、人群与城市。

1 c/ [% @2 B8 ~( l( o
技术图纸

- f) r2 D) T9 p$ M! Y: ~7 X4 T3 o* f1 X% O0 v2 T
/ F' ~: r7 {  S7 I

% `1 |2 q( w! x* f" ?" M*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q( n8 q% r% D0 e, g5 X! ]

8 b2 B2 n  x7 {. h

# {  l2 F( c& Y1 b6 @  b  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i' c' S) N7 G0 _
* {5 r0 z+ K/ T2 O& A* A
4 E- n, ~0 \9 D: B+ Y) t1 W% 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h; v$ I6 Q/ E' F6 z) H

+ r7 ]& {8 [3 O. u

, s4 c1 V( G$ p! ?3 c1 \3 V* R"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 j  F1 w9 o

/ Z5 L  v$ r6 V4 U$ c2 |; z
% @7 g  z: x, q* i% \" G8 p
+ s: J. g2 {/ p' j/ ^
7 i( {6 B8 |; Z  b- r+ o0 y
% Z# D6 U- i: a7 |- i' @1 }' `$ a2 X/ x1 s9 V4 B8 N$ u
# x; Y( L3 Z5 `) M9 w' w6 e
& r! ]  w6 R; D8 A& L/ B
抄绘的理由和逻辑

, r4 l! X9 g6 G, [" A
理由一:设计的支撑  设计师唯心和唯物的综合权衡,设计的唯心是以设计概念为导向的,设计的唯物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还原到唯物论就是我见及我得,所见的案例就是你的支撑!理由二:举一反三
基于设计学的拓扑关系原理,所有的案例都是有本质关系的,不管是功能结构组织、空间设计逻辑,还是形态造型推演,都需要深入挖掘案例的精髓,并且通过拓扑关系对案例进行转化应用,将为自己的设计创造不竭源泉。理由三:重要一环
  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抄绘,是各位战友提升自身设计能力的重要一环。但是,如何才能更高效解读案例,并以其为载体进行深度思考,如何get到案例的内在逻辑与核心特色并精准提取,如何将案例传递的信息为自己所用,真正转化成自己快题实战中,解决问题的设计语汇,才是我们案例学习的本质目的!
( v% P% C: {" ?2 @2 L' j' O% _( V
抄绘的逻辑
  抄绘不只是抄就完了!抄是第一步,总结归纳-吃透转化巩固应用举一反三,后面的更重要的操作,没有后面的消化过程,抄只怕是会沦为无用功!所以,抄不是重点,转化和应用才是!分析抄绘转化,训练巩固主动应用举一反三。

% b1 K# m! Y8 U4 k# f! q" ?/ A% m. e
& Z6 \8 ~$ Y: Y4 ~
抄绘的流程和方法
# N' N. u9 z- [; r4 t% ]' N, M
1.流程:
; ^* b7 V+ ^4 f* `" N; m
选取图片——元素提炼——草图绘制——最终成稿
2.方法:
①以平面图为主概括提炼抄绘
1 I6 r* [9 `# e) s+ o0 o+ N, ~) p
②以透视图为主概括提炼抄绘
③以整个案例为主(平面图+透视图)直接抄绘

% B0 I) ?: h$ w/ h+ _

$ }) z7 `4 }; G) u, X+ i0 c+ T7 i2 I  o  u5 z" a

点评

海!外直播 bitly.net/9999f 禁闻视频 bitly.net/k777k 上联是:满朝文武藏绿卡,下联是:半壁江山养红颜,横批:颜色革命。呵呵 这对联谁作的,对仗工整、语意巧妙,令人拍案叫绝,我们来看看真实的一切..  发表于 2024-3-10 09:28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精彩评论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4

帖子55

发布主题
一个专注手绘学习与分享的网站
客服热线电话

18071418153

周一至周日9:00-18:00

站长反馈邮箱

57360297@qq.com 站长QQ咨询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