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运河岸上的院子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1-1-3 14: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下载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运河岸上的院子
设计理念:
* ?, A: N/ `3 A9 e1 b' q' N: U* m
东区的建筑设计风格上延续了地域文化,在保有中国内涵的基础上多元化发展,吸纳东方建筑精髓,强调庭院的感觉,室外室内空间亲近而不留痕,凹庭院、内庭院的设置如同阴阳接榫,巧妙而熨贴。在景观设计上我们沿用了建筑设计的空间理念,并研究了传统宅院及王府宅邸的建筑与庭院的关系,将几条主次道路着重在空间组织上进行重新规划,一方面设计高墙大院加强了独栋别墅的私密性,另一方面提升了整个建筑从入口到建筑及庭院的整体品质感和尊贵感。
4 X5 G3 B$ ]6 c6 W4 P% w# F6 [" W% n8 _

6 f3 o% Z9 |. Q; P9 M
景观意境:, ~9 q/ X4 x7 x3 ?- N
通过对传统里弄和胡同空间的研究,在本案基础上以现代手法重新组织梳理街巷空间,整体性上成为中国形式与现代内涵的表征,气质与内涵则表现在居住的动和静之中,建筑、景观的形式,来自于传统的审美和现代的适应性,极具现代居住特征。特别是对空间尺度的合理设计、比例适当和整体协调上对人居住其中的心理感受上挖掘文化内涵来作为解决景观设计的主导思路。
# |, z7 t( R# \9 n* \9 B
9 A- `3 m7 {7 m9 S" v; N
通过对主次道路和功能空间的规划组织,我们提出了这次我们设计的五大重点:
4 b& x! F2 t/ S. S0 B& q
静街、深巷、馨院、花溪、山水园
0 \  b3 \5 P2 C3 {7 D
$ y% x3 B8 q( m! i- ^2 h
静街
' Z. d* O" J& k+ D& {. M
6米宽的主干道两侧以大乔为主导,中层及灌木丰富组团,偶尔会显露一段高的灰墙,在沿街7栋大宅入口又形成一个次级空间,门前古树把关,迎街则是影壁,很好将空间序列戏剧性的推进。7栋宅院也已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词句来命名,如:临溪、蔚然、酿泉、林霏、幽香、林壑、双清等。

- h( H, Y3 r2 \/ g3 _
深巷. T6 N9 Z5 B7 @1 R; V4 z. F" g% o; `
7条深巷分别有7个以花本植物为主题的巷子,有木兰巷,豚樘巷,锦带巷,紫荆巷,黄栌巷,海棠巷,稠李巷。整个巷子空间以竹子为背景植物,在开阔的节点空间以绿化组团来提升宅门的景观效果。4 @' X* Z: p3 f( ?) g1 G2 e4 y  a
4 @9 ^% @, O9 s) D: X
馨院
% L7 J7 i7 ~& w* v4 I# K" ~0 W
所有的庭院在高墙的围合下越显得的庭院的私密和空间越显面积大了,并以现代中式风格来装点庭院,使得室内与庭院之间更自然亲切,形成一个温馨的庭院。; v  H' q* t6 U# @% m' Y

" E; Z* O; t- g- M: {. @
花溪# a- I+ }& l4 Z. v2 v4 E) V2 O0 p: [
在东区范围里有一条主水道使得很多宅院临溪,在临溪的后花园种植大量的植物及水生植物,溪对岸的宅院交错种植,使得临溪的花园尽可能的得到空间的延伸,将溪流纳入整个后院的景观空间。. X; z* |1 H0 Z6 r9 |2 h- n

0 s7 o. a$ P, V( V4 O2 ~/ P
山水园
+ G1 v: T7 D& b# M. `- n; N8 ~7 x
在东区位于一块面积较大的公共绿地我们以现代造园手法来演绎传统山水园,以荡气回肠的流水瀑布作为山水园的视觉焦点,整个山水园被溪流石山怀抱,中间则是开敞的草坪,并设计了一座供人休憩的木构架。7 {# z% |3 t" X( f

/ r6 {) r: z' N8 z: q. A; B9 d
细节设计
4 H. [/ r( L) r) ]  |9 k* W$ U6 _9 B
材料——主体呈灰色调,简洁、质朴,沉稳、大气,宁静且富有质感,传统灰搭配汉白玉和芝麻白的墙裙既具中国内涵,又具时尚感,整个建筑精神许多。
' H4 g# e* V' O
纹样——宅门上的设置了传统的铜梁、汉白玉浮雕、铸铜把手、铜雕壁灯,门前则摆放着汉白玉的门墩,整个将宅门的尊贵感体现出来。
: {, J- v7 _" o) F8 h
空间——把局部街巷空间的细节布置做为每一个有生活价值的点,整体空间的形式里蕴涵细节的连动和补充。7 v9 \  ?* U: ]$ l% Q
庭院——室内与庭院空间交融。室外庭院以实墙进行院落的围合,高实墙设计给予主人更多的心理安全感,充分尊重了中国人的居住习惯。在木格栅与实墙的转换当中保持了景借景的手法运用扩大视线和感觉的范围,同时也丰富了街巷的景观效果。
8 E# ^. E! H4 x( N4 [; t- j9 V

$ F3 G$ w2 D% q; e1 w3 L5 p( |0 }0 \" ^! [4 V" d% ~0 b5 g

8 ~- C3 w  B, x# z% {! u' A: G

2 ~. E: `& z$ e7 }+ |% A

运河岸上的院子

运河岸上的院子

运河岸上的院子

运河岸上的院子

运河岸上的院子

运河岸上的院子

运河岸上的院子

运河岸上的院子

运河岸上的院子

运河岸上的院子

运河岸上的院子

运河岸上的院子

运河岸上的院子

运河岸上的院子

运河岸上的院子

运河岸上的院子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精彩评论2

格格 发表于 2014-11-1 03: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呵呵,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晴天 发表于 2014-11-26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关注一下这方面的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5

粉丝11

帖子1263

发布主题
一个专注手绘学习与分享的网站
客服热线电话

18071418153

周一至周日9:00-18:00

站长反馈邮箱

57360297@qq.com 站长QQ咨询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