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中国美术简史——隋唐美术史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1-1-25 16: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下载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中国美术简史
4 o& g( }$ Q- T第五章 隋唐美术史
* c" N! v/ k) k9 G教 学 要 求, N# }" _: ~- D( q% v, F2 t  E. ^8 _
      在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的基础上, 了解初唐两大画风,尤其是阎立本的绘画艺术;掌握张萱、周昉的绮罗人物画以及孙位作品;青绿山水的发展与水墨山水的兴起;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了解唐代的画马名家及风俗画家;唐代画论中的美学思想;掌握唐代佛教壁画和陵墓壁画;佛教雕塑与陵墓雕刻。
1 y% _0 [, z  T1 p1 ~第五章 隋唐美术: w7 }7 U# p, H$ i
隋:581-618
+ v- c* x+ @, i1 R唐:618-906
% k6 l/ f( s, y第五章 隋唐美术 第一节 概  述
2 u% {9 x" D9 z$ [9 A( P! N, S唐代文化艺术灿烂辉煌、博大清新,具有丰富、健康、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
, o6 e/ z1 u0 J6 n# Y3 s唐诗8 q9 O) s" i$ d0 K7 O
唐代乐舞0 R6 K: S* O* H' L2 x# n- ]  e" g
儒释道三教合一
' M9 F- V$ d$ M  d美术:书法、建筑、工艺、雕塑、绘画# N4 o! e: z6 }# D; [' k
第一节 概  述8 l& t5 Q4 n: V- y
          1.唐代的书法4 m" S6 d' R- Y: Z* ?9 V
     草书:张旭、怀素
0 f/ c# }- s! i1 f2 v, P8 }     楷书:颜真卿、柳公权、
, ~0 U( I; [* w5 Y: ?           欧阳询(元代赵孟頫)
9 o9 }2 {9 C& A' I, ]     篆书:李阳冰& M  W9 m" Y; I1 J! d5 i0 q
古诗四帖   张旭
5 ]2 f8 _1 _0 {4 E自叙帖  怀素* y3 @% I9 O% @1 _
多宝塔碑 颜真卿
" E% ^% i' H8 a& x# p玄秘塔碑 柳公权# a4 e. ~$ G+ Q! C! c2 ]
九成宫碑拓本    欧阳询4 L) b6 E+ G: N9 H# G4 |- }5 l2 J; Z) V
般若台铭    李阳冰& ^0 w! j; }$ j( L" l
        此为李阳冰留下的摩崖刻石。笔致屈曲回环,变化开阖,龙蛇盘踞,饱含苍劲之力,雄浑之气。写篆书,圆活姿媚易取,劲利豪爽难得,李阳冰兼而有之。无怪当时人求他篆写碑额,以庄严其容,壮大其势。
/ i" M/ Y7 K* e( y. r第五章 隋唐美术 第一节 概  述
4 z( _3 k+ x& X. E  2.隋唐建筑:
2 }8 g& s+ L2 D5 p隋:赵县安济桥' a) T$ s# v1 T* g% z; q3 N7 H5 |7 |
唐三宫: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
% s/ T$ A7 O# L- K( q昭陵、乾陵、顺陵; T% {7 k5 ^, X& e# j
大雁塔、小雁塔、五台山佛光寺9 H7 G& c5 N6 v
赵县安济桥
( k7 e! ]& O5 A8 B$ c" ]- h! v赵县安济桥
! o# V* U& G5 p         中国隋代敞肩式单孔并列券石拱桥。在河北省赵县城南2.5公里处,凌跨□河之上。赵县古称赵州,故又名赵州桥,俗称大石桥。是现存最古老的单跨石拱桥,在中外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v  R' [8 p" ]6 k& H西安大雁塔' u$ R# |1 v, t& S
慈恩寺大雁塔: U! N6 z8 ^  X. n$ k
         古城西安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内,矗立着古朴雄伟的大雁塔。它是西安现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视为古城的象征。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唐代名僧玄奘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 1 F0 ?2 G3 J8 ~7 x( A+ M
小雁塔. d' \! R* [) g! r) h
小雁塔
" R- {4 l+ v4 d: Y       唐代密檐式砖塔。位于今陕西西安荐福寺内。因视慈恩寺大雁塔为小,故名。原十五层,后几经地震损坏,现余十三层,塔身方形,立在砖砌高台上,通高43.3米。底层每边长11.83米,南北二面各开一洞券门,内辟方室置梯以通顶层。因底层特高,其余各层逐渐变低矮,同时塔身的宽度自下而上逐层收敛 ,轮廓并具轻微曲线 ,使整个型体的轮廓线柔和、挺秀。
2 u  x1 W! M2 ^0 c3 Z9 F- x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 k* D5 w+ g& w+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7 [  Y/ n2 N* N1 Q8 k( G# h6 a3 ]
          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建中三年(782) 的南禅寺大殿和唐大中十一年(857)的佛光寺大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尤其佛光寺大殿,规模较大,艺术完美,具有宝贵的价值。但它们都只是孤立的殿堂,要了解唐代佛寺的群体布局,还得要依靠敦煌石窟唐代壁画中的资料,其中数百幅以上的大型净土经变画里的建筑群,就是寺院的反映。 0 \9 M( N2 a2 D) c/ a. n8 @+ O
第一节 概  述" _. d9 V' L7 o! r6 Y  |. h& m
  3.隋唐雕塑(第七节):9 M( N- @9 Q- h, r5 A+ @$ N, Z# V3 s
①佛教造像:外来艺术民族化、宗教艺术世俗化  }4 E3 E9 G: O
②道教雕塑:道释合一. O0 t, \' L% [9 W+ R
③陵墓雕刻
& B/ y1 E* J& g# B④陶俑
& _- ~" h  p  E0 i7 v①  佛教造像   敦煌彩塑  ! i, h# P9 c* p5 q
乐山大佛: B# t! G) ]7 L. B1 b" D
②道教雕塑:道释合一
& P4 x2 w3 b" m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这些石刻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并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
3 |% r" |, A( }8 g- z③陵墓雕刻% j/ d9 I8 Z% t7 F4 o( U
         唐代陵墓雕刻,分布于陕西东自蒲城西至乾县的山野中,构成宏大的三百里唐代石雕博物馆。其中,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和唐高宗、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的雕刻,气势雄大,极负盛名。
2 K8 t) n" S6 J1 T: H3 o昭陵六骏之一——特勒骠
. _2 L* }9 R: u: J) K" j" Q2 A乾陵东侧仗马与控马人
$ z& a$ k4 _5 L/ u' @9 ^④陶俑
1 h0 z4 s% I5 M+ X: q' Q      唐代以三彩俑闻名于世。它是施以多种色釉烧制而成的陶俑。三彩俑有人物俑、马俑、骆驼载乐俑、乐舞俑等,反映了唐代多彩的社会生活,不仅具有时代特征,而且艺术成就很高。
4 q' [: I. y8 W) \唐三彩马俑2 G+ c! v; j4 s
第五章 隋唐美术 第一节 概  述
1 W' ]1 o  V! m; o6 ^绘画:“灿烂而求备”。唐代绘画的新特点:: Z5 q3 @# [+ `+ C2 ^: P) ]% i
1.人物画(第二节)
) F: T% s& T: {1 L# W& ~4 }" t2.山水画(第三节)
: D3 N, l. d0 K2 N& A3.花鸟画(第四节): a$ M0 ?2 h1 E# \2 X( _& k9 J
4.石窟陵墓壁画(第五节); C5 s9 s& U" B3 g$ A0 n- I
5.绘画理论(第六节). f1 ~- V( D/ e- d' |4 h
6.唐代对绘画作品的流通、收藏也较前为活跃。# U/ G; m3 U' K- a& ]
历代帝王图   阎立本& F7 O- l8 w9 H2 B5 T- e
江干雪霁图  王维
# V% u8 `4 E; |% S五牛图     唐  韩滉! Q" ?0 \& w4 k0 k
敦煌壁画    唐
& z1 ?5 |7 L, X0 z! B& C' R, V第二节 人物画/ ~9 u  G! W6 x' G  u7 b
概述:: \: z8 u' d8 ~/ l+ b" s3 D# B8 o
隋:董伯仁、展子虔
" a2 m: h: p' `  \; m唐:+ a* k7 R$ h6 \; o3 {5 Y
初唐:阎立本、尉迟乙僧% N: K* R" s" K# f8 M7 w! t
盛唐:吴道子、张萱! F) r& `9 Y1 l- q" W
中晚唐:周昉 、孙位
; {/ ^; h* x. K( ^- D  V第二节 人物画, C; X& ]1 G+ {  C- v' f
一、初唐阎立本与尉迟乙僧的绘画艺术
* F' T! D  k# l: O( g9 M6 M2 c) v      1.阎立本简介
! O1 F+ c4 q5 ^) F      2.《凌烟阁功臣图》( p9 t( }! B4 L* t+ C
        《秦府十八学士图》
2 y/ h6 L8 N- @" I; V7 L4 u* A        《昭陵列像图》
# y4 b3 N. d& k; B8 u2 p2 g# v0 k        《步辇图》
: v! A5 X) g- U- a, m$ G        《职贡图》- n* i. ]" r$ Y/ ~6 \6 i6 h
        《历代帝王图》
$ ~+ g2 _- n- k9 m( S; T; C8 n8 I步辇图   阎立本
2 R5 X0 u& b3 J" w步辇图赏析/ R4 U/ E- P, C" R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真实地纪录了一千三百多年前,汉族的文成公主和藏族的松赞干布联姻的重要历史事件。《步辇图》所展示的画面,就是描绘唐太宗接见禄东赞的情景。此图突出描绘人物而省略背景,制作简练而工致。勾线细劲坚实,松紧得度。设色浓重妍丽,并适当运用了晕染法。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都不失魏隋以来的传统,体现了鲜明的初唐风范。
# u0 e( x! _! }职贡图  阎立本: |+ J0 i( x) J2 i) m: ]
职贡图局部   阎立本
% n9 r+ Y" ^2 n& R% A) z历代帝王图      阎立本
; s! U- u  D/ r历代帝王图      阎立本9 h( L6 R6 |" n6 @
历代帝王图 宇文邕
! H) r* n$ d" p7 [历代帝王图赏析
9 I9 ~; E8 p( g0 o7 q: x$ X          此图描绘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个皇帝的形象。画家力图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委琐庸腐之态。画家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的态度十分鲜明。人物造型准确,用笔舒展,色彩凝重。9 E4 W! ]6 a! N& C# d5 f' r& N0 y8 q
    3.阎立本绘画的艺术特色:用线遒劲坚实,工笔重设色,用笔沉着清俊,形象富有个性。2 W3 C$ r9 w; B' |: H7 n, J
第二节 人物画
/ d& G+ S5 a! n4 D一、初唐阎立本与尉迟乙僧的绘画艺术9 o; q2 k9 q9 Y. w5 _0 S1 P
4.尉迟乙僧简介
% C1 l; O2 q/ ~6 s5 _1 }5.铁线描、重设色,西域凹凸派风格
/ s* v2 V. U( G& i: s- q. f0 m$ H第二节 人物画8 n, g) f& m/ i: z4 ?
二、盛唐“画圣”吴道子* a3 t1 R; h4 q0 S# d  G- }& U8 h
1.吴道子简介:吴道子一生的绘画创作主要是壁画,作壁画三百余壁,所作人物、鬼神、鸟兽、台阁等也冠绝一世,后人奉其为“画圣”,民间画工称其为“祖师”。
$ u/ F2 s% q9 S) S二、盛唐“画圣”吴道子# E- G) {* |& Q' W1 i) K
      2.作品据传有《地狱变相图》、《钟馗捉鬼图》、《送子天王图》等 0 m$ ]: w7 w/ k2 I" q* L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 {. ?% T% ]" S4 `* W
送子天王图局部  网友摹本
1 O" a! s$ ?, R- A送子天王图赏析2 e. }# V) }8 A: G1 c3 |. V* }
          又名《释迦降生图》,描绘的是释迦降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抱他去拜谒天神的情景。作品成功表达了不同人物的心理状态和佛祖降生后威严隆重的场面。作者吴道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创作甚多,可惜现仅存这幅《送子天王图》,可能是宋代临本。 ! M4 D' d! J! n& D
二、盛唐“画圣”吴道子
  F9 I! @2 m* M2 L* ], o      3.艺术特色:其画风“落笔雄劲”、“敷粉简淡”。其线描富有运动感、节奏感和粗细变化,被后人称为“莼菜条”描。所勾衣纹流畅飘洒,被称为“吴带当风”。独创“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的淡彩画法,被称为“吴装新格。” ) f+ ~0 T0 \6 O5 o# p; O
4.名词解释: “吴带当风”5 C! c) `' x) {  S
    “吴带当风”: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 他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他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 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1 {" Z- i5 g; m6 p9 b$ |7 T
第五章 隋唐美术 第二节 人物画
0 g3 T7 t0 D! w三、盛唐张萱、中晚唐周昉( g6 h2 e- H1 j0 J  q( D! o
1.张萱、周昉的绮罗人物画与魏晋“秀骨清象”的比较, K  E% @2 T9 c/ G% d7 E
2.张萱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武后行从图》
6 y! D) V: X' S; O: K2 \  B虢国夫人游春图   张萱
) p- q6 H8 A7 r' a, M5 M虢国夫人游春图(左)  张萱
* X7 s' N' _5 y7 D" ~- D, o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
$ }" F( M! }8 F; K/ N) O         虢国夫人是唐玄宗的宠纪杨玉环的三姐,生活奢侈豪华。画面表现虢国夫人一行九人穿轻薄鲜丽的春衫,骑马游春的场面。这是一幅高51.8厘米,长148厘米的画卷,画在极其细密、平滑如纸的宫绢之上。作者是盛唐画家张萱,擅长人物画,尤工仕女、婴儿画。特别是所画仕女,丰颐厚体的形象,开盛唐“曲眉丰颊”的画风。
3 K) l) q2 q5 T捣练图   张萱
6 W2 I1 }9 N0 E: k0 R0 U7 O; p) z% B捣练图
: b+ S0 K# @5 \& g( Y% j( f         此图是盛唐一幅重要的风俗画。画面表现宫中三组女子加工绢丝的场面。全图十二个人物,共分三组:起首是捣丝,中间是理丝、缝合,最后是把绢拉直、熨平。画中人物有坐有站,有高有低,动作联系自然合理,富有一种节奏感。人物全神贯注,仿佛惟有捣丝之声可闻。若干细节描写也十分精微生动,生活气息甚浓。
3 ^9 |; k9 m# N& d# v" l妇女形象均为丰颊硕体,服饰艳丽。线条匀细,转折不大,富有弹性。设色柔丽,以重彩渲染,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体现了盛唐以后仕女人物画的典型风格。此画传为宋徽宗赵佶所摹。 1 r. |* @3 F+ c* j- S1 ^# W* ?3 i
捣练图局部9 D$ C6 a1 _9 b" N; f& ~
3.周昉代表作《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
/ i1 i" ^! A2 c7 e7 r0 x5 o& C簪花仕女图   周昉
& f1 |7 a/ D( Z, s: E3 F$ F/ F簪花仕女图(局部)  周昉
, U/ t! ?% ?6 w" `( S调琴啜茗图  周昉
; E& ]# W! P3 Q  {2 a4.张萱、周昉绮罗人物画比较6 T* X0 r: S, x7 M3 O
      张萱、周昉绮罗人物画代表了唐人”丰腴华贵”为美的审美理想。生活在盛唐的张萱作品多表现贵族妇女的欢乐情绪,生活在中晚唐的周昉的作品则多描写妇女的不幸和苦闷。
/ m# @! f3 a- j9 t+ C第二节 人物画
4 @! ?6 I9 w& E9 f4 D3 V  四、晚唐孙位4 A* v8 k: ?9 f4 E
     代表作品《高逸图》
7 B+ R1 T( O. |高逸图    孙位' V" |) _* P/ ]$ i+ F0 g
《高逸图》与“魏晋风度”作品比较* J/ p" t" I* r
      《高逸图》代表的是晚唐艺术精神,是作者逃避现实的自我表现。人物着重眼神刻画,得顾恺之“传神阿堵”之妙。线条细劲流畅,如行云流水,兼有张僧繇“骨气奇伟”的特色。画风在六朝的基础上更趋工致精巧,而点缀的木石已用皴染,则开启了五代画法的先路,是历代书画中的瑰宝。   a1 s* t. {/ R$ `
第三节  青绿山水的发展与 水墨山水的兴起
8 Z5 h" N7 a4 C8 s$ b2 x一、展子虔及其《游春图》; K3 R) X6 X$ L5 P
    《游春图》是我国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是了解此时山水画面貌最直接的形象资料。 2 B6 R, a9 ?+ m1 L
          只勾无皴是其特点。$ M* p9 a' g( U0 g* B$ T
游春图    隋  展子虔( G; K  ]% v( Z$ Z
游春图欣赏
: B' ]' F$ ^4 \        《游春图》是一幅春天的场景,四处点缀着春天点染出的绿色,那些尚未长叶的树枝,也似乎感受到阳光的暖意,正欲萌芽。水这边两个闲人在走马,水那边两个人在看水,湖中三位可能标致的女子,乘船闲话中,正在渡河。画面中,有一座溪上的小挢,山中还有古刹。 虽然是隋代的作品(1400年以前),但图中各种物像的形态、相互关系、比例、远近的“透视”等的绘画技巧,处理都十分妥贴。但从笔墨技巧上观察它仍显现出了早期山水画的稚拙和古朴。
! x) O# u# N, g( o0 }, @' t第三节   青绿山水的发展与 水墨山水的兴起2 T9 C+ P/ |# J
   二、李思训父子的青绿山水画
5 j( z5 `# V: [9 v3 l7 z     青绿山水画是工笔画,设色以青绿为主,浓艳明丽。展子虔、李思训父子、宋代王希孟、清代袁江和袁耀是其代表。
( D% H  h( f5 q9 E3 |) ~3 n- B李思训简介! s6 Z2 u8 _5 |! U0 y& p1 c" R: F
            唐代杰出画家。继承并发展了展子虔的画法,用笔工致严整,傅色浓烈沉稳,画面格局宏伟,堂皇华丽,装饰性很强,确立了山水画“青绿金碧”一派的风格面貌。传为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是体现其风格特点的代表作。由于李思训把青绿山水画推向成熟,并经其子继承和发展,自成一派,历代都有追随者,所以明代董其昌推李思训为“北宗”之祖,有人也称其为青绿山水画派之祖。
4 c7 z$ ?2 F7 e3 O' m5 [江帆楼阁图 李思训3 E! {6 y/ q9 l& E5 d, Y* |% I8 |
明皇幸蜀图      唐 李昭道
/ t9 d) a) n" w# J& g* h9 K明皇幸蜀图局部2 W& v- Q* w& ^9 h& P$ r# H1 H5 W
明皇幸蜀图赏析! A& s( |! j, ?# }+ I
  此图是反映“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避难入蜀的故事。画家借助对山水的描绘,加强所表达事件的情节性。在崇山峻岭中长途跋涉的明皇队伍断断续续,画面中央一群劳乏人马正在空地卸鞍休息,在右下角身着红衣者显然便是明皇。“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如此细致的描绘,体现了画家的非凡功力。
9 E7 a9 m- W$ V( l* y$ k7 c山水画小常识
- y7 s+ ~# z, Z! j  D1.密体、疏体(顾陆、张吴). Z0 a6 H4 l" m7 x/ p# {& A" H
2.工笔画、写意画(实际上工笔画中也有以“写意:为主要倾向的,如文同《墨竹图》)) s" z+ X8 E. T3 q. c7 l4 o
3.“工笔设色”(重彩)与“水墨晕染”(淡彩)
, r1 z2 ]9 K" g) y* ~& ?4 D$ Z8 S" X9 l      吴道子在寺庙壁上常画山水,而最有名的是他在玄宗李隆基的大同殿壁上画嘉陵江三百里风景的故事。据记载,吴道子奉李隆基之命去嘉陵江观察以后,回来报命说自己没有粉本,都将景物记在心中。仅用一天就画完嘉陵江的巨幅壁画。而另外一个画家李思训以前也曾在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则用了很长的时间。当时认为“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
* B. i8 X$ d9 ^& `& F; m2 Y第三节  青绿山水的发展与 水墨山水的兴起/ F/ A' C7 H* L
三、水墨山水画的发展" O3 W8 e: @( E2 a7 }
1.水墨山水画兴起的原因:老庄哲学! |  P3 D2 j; T6 G& u* E! ^8 u* N
2.吴道子“疏体”,确立了水墨山水画的形式,但“有笔无墨”。, \. q$ f. w4 V( V/ ]! w5 K
3.王维:“南宗”之祖。今传的《雪溪图》、《江山雪霁图》、《辋川图》,均为后人摹本。 5 V( S  z1 L2 l
雪溪图   王维* G; z7 c4 k' P/ y8 f2 R' ^, P! g- ?
江干雪霁图   王维
/ a& g- d- D3 o! I! z, A江山雪霁图    王维; |5 ~+ s5 [$ N% T
第五章 隋唐美术 第三节青绿山水的发展与水墨山水的兴起
2 D; o3 n4 c8 d4 t9 `0 S四、中晚唐山水画的水墨运动与画家
' A( H- q: U0 H7 o1.张璪:唐代著名画家。他善画松石,受王维水墨山水影响,但又创新为破墨法。
6 T6 }0 M% U7 Q* B) S; j2.王墨:“王泼墨”。是王维水墨渲染的进一步发展。
" K6 Q+ w% ?, b 第四节  中晚唐花鸟画的兴起4 r# p1 Y, a% o* H
一、花鸟画溯源4 |$ E2 H; P7 j9 G
1.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花鸟
, T, D. V4 m- W) j: v# p  u" {2.商周青铜器上的纹样. b  b. u) [5 e
3.战国楚帛画中的龙凤
  W; X6 H7 P& g5 f4.西汉帛画上的鸟兽: t, U5 X- @" F6 X& w; E
5.六朝少数画家描绘蜂蝶、蝉雀; Z- ^) e* g8 e- n3 W0 W3 ^3 b
花鸟画概说
. J8 g. W# P7 X- E% T; p" s         中国古代花鸟画是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描绘的对象,实际上不仅仅是花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按传统的分法,可分成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畜兽等类。
8 d" m( d1 T: _3 i" z. d花鸟画概说
- V6 I0 ]0 V, h) f% p# `- z          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中国花鸟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现存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来看,此时兽畜画已相当成熟。经五代直至清代,花鸟画与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主流,这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是不多见的。
4 b$ V: I% L# d& Y/ _5 C1.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花鸟2 q: J/ l* L8 e; y! X/ ?* p, A- u
2.商周青铜器上的纹样! }* {1 T1 U* |/ T7 ^7 Y
3.战国楚帛画中的龙凤
5 V. a4 j3 @" C  v2 w8 |4 n0 ?3 v4.西汉帛画上的鸟兽
+ [) c+ m: k6 N. u0 \& F7 w- A- H5.六朝画家描绘蜂蝶、蝉雀
2 e, g) Q% t" h. A* @4 N第四节  中晚唐花鸟画的兴起
& k  ]7 v( Z5 J# i4 D8 e二、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4 J2 E9 [9 j, A' \" n- M1 Q
3 {+ U; A5 \# [  A% E; i# v! g
二、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
  o& n* C' P" f. @2 z    ① 同“比德”说有关;
# h- }1 X4 ?( z' m3 O: K9 U    ② 汉以前的艺术重“成教化、助人伦”的功利作用,作为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花鸟画是难以在这个年代产生的;
3 N* r& \2 D' t" T0 X* B+ s& I% h    ③ 隋唐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都有多方面的要求,花鸟形象作为绘画体裁形式出现了。
  E6 j; A" x' a! C    ④这与当时的宫、屋室、陵墓及寺观壁画的装饰需要有关。
, z, n- d! R) q2 U1 V7 k2 m 第四节  中晚唐花鸟画的兴起
+ u+ t9 H$ }3 U" }; P  T三、中晚唐时期知名的花鸟画家! O, k& n0 P  W: f/ y" g
1.画家:薛稷、边鸾、刁光胤、滕昌佑- z& n9 z# s) P
2.作品:多不存。
5 q  Y+ z, X4 W5 X- \5 W3 P3.早期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工笔重彩、勾线精细、设色浓妍、布局“折枝花”: v8 c1 P, O7 ?1 s2 E3 z
第五章 隋唐美术 第四节  中晚唐花鸟画的兴起
: r; z7 @$ q' I$ \4 T: F0 P, H四、唐代的画马名家及风俗画家
9 H) ~6 d$ j4 S9 \! U1.曹霸的马& @% U# V8 Y3 o: e7 f4 E
2.戴嵩的牛《斗牛图》1 S4 j4 L+ w/ h
3.韩干的马《牧马图》《照夜白图》
9 M5 f+ O' U- U4.韩滉的牛《五牛图》
& g( k/ u7 o5 r4 X7 M# I* V6 f! D) I1.曹霸的马
3 p! T" @+ u8 K         曹霸画人物和马曾得到诗人杜甫的赞诵。杜甫在《丹青引》一诗中谈到曹霸画出了良相、猛将的威仪,也画出了天马的“迥立阊阖生长风”的英姿,一种在皇帝的威严前毫无所惧的自由洒脱的神态。 0 V' O. ^3 r2 ?+ P
2.戴嵩的牛
+ K; |: Q' v3 Y: W( k, C+ k) \          戴嵩生卒年不详。唐画家,擅画牛及田家川原之景。师韩滉,笔致精细入微,画牛能得“野性筋骨之妙”,与韩干画马并称“韩马戴牛”,弟戴峄,擅画水牛。
4 \% _0 K: y* c9 ~. r乳牛图  戴嵩
. Q3 m* _1 h  T; F4 W3.韩干的马——照夜白图- X1 w, w) L: F2 {
照夜白图赏析
4 d% q0 n) Z# S) k          “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骑,图中“照夜白”系一木椿上,昂首嘶呜,四蹄腾骧,似欲挣脱缰索。此图用笔简练,线条织细有劲,马身微加渲染,雄骏神态已表现出来。图左上题“韩干照夜白”六字,系南唐后主李煜题字。左边上方有“彦远”二字,似为唐代著名美术史家张彦远的题名;左下有宋米芾题名,并盖有“天生真赏”朱文印。是流传有绪的名迹。1 I% T2 K/ W( I
牧马图   韩干
$ m5 ]/ i" [: p牧马图赏析
, C( @+ q7 ~7 M1 I         韩干《牧马图》在技术上比《照夜白图卷》一图要更成熟。这幅画中的两匹马都给人以极其真实的印象,准确地表现了骏骑的身形、体态和精神,骑马人的形象也是有性格的。
6 P4 N6 @* L/ n4.韩滉的牛——五牛图5 [1 F, ?7 c- q! ?4 s# a$ Y
         唐德宗时的丞相韩滉,擅长画牛,传世的《五牛图》运用粗放豪迈的劲挺的线条来表现牛的健壮朴厚,画风朴实、沉着,结构严谨,五牛各具特征,形态各异。笔法简朴而变化多趣,曲尽其妙。0 O) [! S7 I: F1 w% t7 X' ^% T: U" S
五牛图    唐  韩 滉
+ F0 Q2 Q- i. S1 y+ B2 N五牛图局部
0 A6 h9 ]  R& l# q4 f& T五牛图局部
* w6 N6 ~" O! O1 m' \6 N0 g- U2 ~第五章 隋唐美术 第五节  佛教壁画和陵墓壁画- @# w6 u% I$ B8 K6 ]8 W4 a
一、敦煌莫高窟和唐代壁画
  E5 r1 p0 A( j7 q1 E& z( @1.题材内容:“经变”故事、“供养人”形象9 a% C# y; ?( ^
2.作品:《西方净土变》、《维摩经变》、菩萨像、《张议潮出行图》- U. R- \& `2 Z4 X2 j' J' z' G
3.艺术特色:外来艺术民族化、宗教艺术世俗化9 @2 i/ t, q6 P/ I) P( F4 f
西方净土变4 I$ v- d: a7 s  v% L
西方净土变3 @3 H4 m1 ?7 m4 Q
西方净土变赏析+ p# e6 N3 _# O8 u5 R2 m1 r3 f
        《西方净土变图》,除了佛与弟子外,图中展现了琼楼玉宇、仙山碧树,乐队高奏,舞妓翩翩,一派花团锦簇、绚烂华丽的气氛,与其说是天上佛国,还不如说是人间帝皇贵族生活的再现。
, F8 m$ T$ D1 Z0 P) l: T. y维摩经变
' i3 x3 c; j+ G( M, t& T& ~  ?2 b维摩经变赏析
- A( B5 H$ _& s) V) q9 Z          这幅壁画是绘维摩称病在家,佛祖派遣文殊师利等弟子去看他,席间维摩宣扬大乘教义的场面。维摩侧坐于床上,身体前倾,眉锋微挑,似正辩到激烈处。虽面有病容但精神矍烁,涵容兴奋、激昂的活力,表现出他善于辩论、以词锋制服对手的特点。 7 r' f7 _% [7 H+ c/ w4 d  ~
维摩经变赏析& X5 m9 j, o& Q( }/ x
         画家以流利刚健的铁线描一气呵成,人物生动传神,个性鲜明,富有张力,属吴道子一派的画风,是唐代描绘同一题材的作品中,最生动传神、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旧传为吴道子所作。
7 Z8 o+ Q# N0 \2 ]: w+ c& O反弹琵琶图' H* q% T$ W5 r
反弹琵琶图5 a4 U7 E- |; u& V  B" a5 }
反弹琵琶图% @. @& u" ?7 d" w6 W4 q1 \
          此图为《西方净土变》的一部分。写伎乐天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举足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绝技时的霎那间动势。人物造型丰腴饱满,线描写实明快、流畅飞动,一气呵成,天衣飘飓,有“吴带当风”的韵致,体现了唐代佛教绘画民族化的特色。敷彩以石绿、赭黄、铅白为主,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典雅、妩媚,令人赏心悦目。这幅“反弹琵琶”无论是从反映生活的角度,还是从绘画技法的角度,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引人注目的,是敦煌壁画中的代表杰作。0 j0 B* B: X7 Q8 O% x. ~0 O
观无量寿经变之舞乐图 6 V* s- l; Q8 Q' J0 ^; k5 {, E3 d
菩萨像 初唐# h9 \% r1 L1 z; z$ U4 D
引路菩萨
# \& L- G% d. p4 j/ A. p8 B) z! P引路菩萨赏析6 y# ]# z1 C+ W: Z2 G
          描绘菩萨为亡灵引路升天国的场面。上有“引路菩(萨)”的题记。前面领路的大菩萨右手执香炉,左手持莲花,莲花旁垂下白幡。幡分四栏,各栏分绘图案。画左上角菩萨所乘的黄云中隐出一些建筑物,代表净土世界。菩萨后面跟随的女子为死者生前的形象,梳着典型的唐代女女的发式。画面中的很多部分如香炉、菩萨之发饰等都描金敷色,全画彩绘艳丽,完好地保存了唐代绘画的面貌。
  I4 N6 s3 E! A. A9 I) [引路菩萨
9 i6 y  u: d- P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 {4 d% I) G( S+ _: [; t供养画介绍
4 d, ~0 B, r$ D% S& u          供养人是指以钱财、田地、奴仆、经书等供养佛的一般佛教信徒。供养画就是出资造窟、绘塑佛画佛像的功德主、窟主及其眷属的供养人画像和出行图。敦煌壁画中的供养人像,现存约五千余身。
. h* E, y# ]; X$ ~. e供养画出行图" W  y" k5 n3 X
          晚唐时代的出行图是供养画的新形式。继张议潮夫妇的出行图之后,还有张淮深夫妇出行图,曹议金与回鹘公主出行图等。人物众多,场面宏伟,反映了封建贵族的豪华奢靡,亦是当时社会生活习俗的真实写照。
& A0 H" G) M2 ]" |9 r) d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6 e4 P3 I8 o: M; h
          实现了外来艺术民族化、宗教艺术世俗化的转变。
+ r2 j7 O5 v- i- N7 P第五节  佛教壁画和陵墓壁画* f, \' L' l( g, o. X7 D+ U
二、墓室壁画
* Y5 p6 y/ ]1 _2 [1 c4 Q. ?  m) n1.李贤墓壁画: 《马球图》《狩猎图》《客使图》
5 o- E$ }" a5 I7 c5 C* Z2.李仙蕙墓壁画:《宫女图》8 j1 G. f& m8 N1 h- y
3.李重润墓壁画- o& @8 S# ]' p  |
1.李贤墓壁画:马球图   
* f- r9 o/ L' _% T0 S% r         《马球图》画在李贤墓墓道西壁,有二十多个骑马人物,场面十分宏大壮观。这里只选其中一人一骑,可以看到画面线条精炼,寥寥几笔便勾出夸张的人物动态以及马矫健飞奔的体态。马球一名波罗球,是古代一种体育运动,经唐太宗提倡,在贵族中广泛流传,在宫廷中相习成风。这是我国打马球最早的形象纪录,比传世唐人《打马球图》更为具体而生动。
3 C- X0 x. ]$ Z+ \马球图
, H: f9 D' m1 U7 `' b1.李贤墓壁画:客使图3 o: E' o/ r6 G; @( i
李仙蕙墓壁画:宫女图; o& |- `* U2 [
宫女图  Y9 E3 G" m: L% U7 c9 u
永泰公主李仙蕙墓3 F; E( A, d# A# d  z
李重润墓壁画# N# ]  d. t8 K4 V; _) J- G
         李重润为唐中宗长子,高宗与武则天的孙子,因对武则天作为有看法,于武周大足元年(701)被处死。中宗即位,追封为懿德太子。墓成于神龙复年(706),墓内遗存有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壁画40多组。有界画山水、花鸟、驯兽禽以及大量表现太子、宫女、内侍等生活的作品。# \* A# l0 C6 W$ l  x  I
执扇宫女图# d, {, p4 I/ y9 j
执扇宫女图' P3 M6 x1 l( O
         《执扇宫女图》,所绘人物端正秀美,线条圆润凝重,设色华丽绚烂,是其中的代表作。
; [* h* |5 v8 j- T- M- @8 B* [李重润墓壁画:阙楼图
& L5 W- v, q' y+ Z8 B李重润墓壁画:阙楼图# Y# q, S4 }1 R
          在墓道东西两壁对称地绘有高大雄伟的阙楼图,入选是西壁的一幅。以远山为背景,阙楼安排在城墙南面,由屋顶,屋身,平座,墩台四部分构成,屋顶为庑殿式,上有鸱尾。屋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门在中间,窗为直棂,柱头斗栱为五铺作双抄偷心造,补间有人字栱三个。平座上有阑额和由额,三个人字栱承托,下有替木。墎台为砖,石结构,中间为长方形砖,周围以石包砌,上绘蔓草花纹。规模宏伟 ,属帝王等级。该阙楼对研究唐代建筑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 R. s' ?5 Y/ c1 v& m. W: j, B! W第五章 隋唐美术 第六节  画论中的美学思想. M; Y' `1 v# N# ^7 D, i7 S% v
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5 H& O  \+ k5 m. n
      这是唐代大画家张璪的绘画理论,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师造化”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得心源” 又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二者协调,便会产生好的作品。
1 N" f/ n: V# y( W7 ^/ G第六节  画论重的美学思想/ U+ h# v* A5 ^4 _" t
2.“意在笔先”:
) n0 j- Y6 c/ p# _  l/ C/ I      由唐代王维提出、张彦远加以完善,这是唐代绘画美学的重大成就之一。“意”,主要指构思的内容,即用形象来把握思想、情感、意趣。有了这个意,就全局在胸,落笔就能“守其神,专其一”。“象”,服从于“意”,为“意”而用。6 T# x+ S% U1 j
第六节  画论重的美学思想
0 H& l* a' X: {2 f- h( a% t 3.“品论”:
3 s% C4 F9 x4 h% T. R" L1 y0 x" r     以品论画自六朝始,历代沿习,遂成传统。立品格对于把握绘画的审美特征是一个创举,对于中国古典美的范畴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5 ~  g5 ?* l/ f( b第五章 隋唐美术 第七节  佛教雕塑与陵墓雕刻
: U# c: C  b; i1 w一、佛教造像
7 O! E: ~) u2 Q* m# ^1.龙门石窟造像:卢舍那大佛
' D; t3 \# c6 \2.天龙山石窟造像:唐代造像的精华& @" y6 ?* V) o
3.四川:“县县有石窟”
2 W& A. @) r* O3 V5 k* K0 W# I4.雕塑家杨惠之
; o: l* k7 Q7 T* \1.龙门石窟造像:卢舍那大佛
+ K+ ]4 l( A+ c/ K5 n/ U' i卢舍那大佛: F- \3 g+ z& b5 g
力士
) Q, y9 _3 o! }) a3 P2.天龙山弥勒大佛3 F) F3 x  M# U5 c8 `1 K% n6 l; Z
天龙山菩萨! i, X) g9 X, Z- p3 ]" o: y
天龙山菩萨局部' u7 `" k' Q8 g, _7 Z4 k. X' a( ^
天龙山石窟浮雕
5 ~2 ]3 t4 p. \7 M天龙山石窟浮雕
$ J& W. v* _2 q! L) s5 R菩萨头像
7 Z6 u$ G' l& Y& |  x1 [: A( x          此像系典型的唐代作品,可能出自天龙山,现由纽约陈哲敬先生珍藏。
5 {  ?. g9 F" `+ o8 ?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6 a9 Y9 {; _) x- q: F# E0 E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精彩评论9

dxp 发表于 2011-1-29 19: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daixueliang
晴天 发表于 2014-10-14 03: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绝对支持您,今日强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elevender 发表于 2014-10-15 17: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感觉很对,谢谢您,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异国换水 发表于 2014-10-17 02: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顶啊,这么好的帖子,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Samny113 发表于 2014-10-19 03: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喜欢,好帖子不多哦,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祥子匠 发表于 2014-10-20 10: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能给大家带来好处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5

粉丝11

帖子1263

发布主题
一个专注手绘学习与分享的网站
客服热线电话

18071418153

周一至周日9:00-18:00

站长反馈邮箱

57360297@qq.com 站长QQ咨询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