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下载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7考研初试就要来了,这也意味着2018考研的旅程要准备起航了,以下是中国考研手绘网小编整理的2018考研复习月历,供大家参考。8 n1 n J2 K! t+ o* K$ z5 S
2018考研复习月历1 j3 l& x. T* M; M3 S
2017年1—2月:利用好寒假前后时间
7 B* n4 r' @5 e; n9 F3 y1月寒假前,考生可上网了解2017年研考题型,也可向往年考生咨询考试重点和难点,对研考试题有个宏观的印象。# \4 e8 }4 q0 A' W
2月寒假期间,考生可搜集研考信息,了解研考变化及即将实施的新政策。考生要多征求过来人的意见,搜集备考资料。考生在寒假提早进入备考状态,形成科学的备考惯性,才能在后期备考中事半功倍/ i1 l5 L$ |0 C9 ?. r
3—4月:确定报考院校和专业
|' C+ h, P8 D7 X& l% t" t% S) S3月开学后,考生要处理好上课和研考备考的关系。这段时间是研考梦的萌芽时期,考生要全面了解院校和专业的信息,初步确定研考目标。: i) H0 [2 q: H3 p
院校、专业的选择是研考的关键一步。选对学校和专业,备考更易水到渠成。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校所在城市、专业发展、就业前途等因素后做出决定。5 b; x- L( _% Z3 ]( F& [! u
5—6月: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
7 |! E" k- D" u S3 q. c进入5月,考生要开启第一轮复习,关键是夯实基础,踏踏实实把书看一遍。* O; }% P" y: F- {( G1 L
公共课复习主要针对政治、英语和数学。专业课复习不能闭门造车,要紧跟报考院校的专业课方向。考生可登录院校网站查找上一年备考书目,或向在读研究生借阅备考资料。考生要总结形成自己的笔记,后期复习中才能得心应手。
7 S0 G, b6 Z7 E7—8月:暑假强化复习
) X7 M+ c0 C6 `8 p" v/ V! F暑假是备考强化的第二轮复习阶段,也是考生之间容易拉开分数的阶段。考生要克服酷暑,通过专项突破弥补“短板”,按照自身情况制订复习计划,保持节奏。
9 S7 ]. x, V$ G( ?0 y+ O考生可参加辅导班,通过有规律的上课控制复习进度,听取老师指点。课后,考生要及时整理、消化知识,有效掌握。
8 g& @6 y+ Y3 F8 B7 v9—10月:大纲发布,报名开始
4 I5 |- Q2 [4 H/ Z/ J/ b9月,研考政治、英语、数学大纲相继发布,教育部的研招简章、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和招生计划也陆续出台。考生既要认真研究最新研招政策、公共课大纲,也要留意院校网站公布的研招信息,查看所报考专业是否已取消统考招生或者变更考试科目。应届生还要注意预报名时间。0 B8 F6 w2 u5 J7 `( @
国庆节期间,考生要提前制订复习计划,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梳理、查缺补漏,开始专业课的强化复习。考生还要针对招生院校的考试大纲复习,并分析往年试题
F' d1 ~; Y- U9 S, @" y6 o: E11—12月:现场确认,打印准考证
9 r+ {" d- l1 h& X f11月,报名进入现场确认阶段,考生要到指定地点确认、缴费并照相。12月中下旬,考生可打印准考证。, i& ]- N# o1 T0 C" _/ v
这一阶段,考生要开始第三轮冲刺复习。除反复研究往年试题外,考生还要练习模拟题,对知识点查缺补漏,并模拟计算答题时间,争取在研考时更合理地分配时间。考生要调整心态,不要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轻言放弃。考生还要做好计划,不挑灯夜读,也不放任自流,要按照考试时间调整作息和饮食规律。% |7 E5 s7 x2 t' o" i+ J
2017年12月底—2018年1月初:初试1 s# r( E" B2 L# _) P0 l
近几年初试一般都是在12月底进行,大家注意合理安排,注意动态。
9 m" F; b% k: n8 Y" r$ p) L2月:初试成绩公布( E+ I" W( w! o- D
2月,考生要及时关注研考初试分数。报考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考生要了解院校近年分数线。- e! I& L" o3 x+ H
3—5月 :复试、调剂
8 |( o: o# [+ z$ [5 @# a2 X' z5 x3月,考生要关注复试资格线,查看自己是否进入复试;关注院校动态,确认复试时间和地点。未进入复试的考生可考虑调剂,及时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调剂信息5 w. s* d7 }, X
6—7月:录取' i1 z7 B9 A- m l6 h/ ~( ^ z
6月录取阶段,考生要关注录取通知书的发放。被录取考生要做好入学前转档案和入学考试的准备。未被录取的考生要考虑是就业还是再考研,早作打算,规划好以后的人生。
4 ?- o8 a# q4 C: K3 M; k/ U7 r9 V微信微博zgky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