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东大系庆常青教授讲座笔记

[复制链接]
xyneed 发表于 2010-12-21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下载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根据听讲笔记整理的,不是太完整
7 z9 J, a4 ^: v" O+ n' K1.首先介绍一下本次讲座主题—历史环境的转承与转化--的一个大的背景。 ) B8 p9 g6 t* p9 V5 F/ z* q' @8 J& ~
建筑学与历史的关联性是一个时代的议题。自二战以后,中国有很多东西与国外有着联动性。历史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议题,据统计国外的工程实例有70%以上与历史环境有关。
4 z- C5 n. S( w+ k7 i' n; j2.什么是转承与转化
5 n5 `* b2 Q; i' ^4 [建筑与科学研究不同。科学追求唯一的答案,但是建筑设计是多项性的。历史环境会对设计有一个约束性,但最终答案永远不会是唯一的,建筑师只是在许多可能性中做出自己的选择。所以我们实例的主标题称为试验,在这里想解释我们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答案。
2 D) X( W" _" P/ k9 w! C5 w1 h4 i) x* }% m
在历史环境的转承与转化中,历史意识非常重要。所谓历史意识就是深入骨髓的解释和理解今天和过去的关系。建筑学当中的历史意识可以概括为转承与转化。在设计中会遇到大量的历史要素,建筑是必然要面临如何处理今天和过去的关系问题。印度建筑师柯里亚有本书一工程为例谈历史与现在的关系。在其中提到transfer与transformation两种关系。前者以保留和延续为主,后者则是转义,空间性的挪动。具体的选择随着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偏向。
! M! c1 g* w& M6 {! z: H' C" E/ o2 O" v- V( F1 L
在历史环境中的设计,有转承和转化两种。转承有点像transfer,以延续为主;转化更接近于transform,以改造为主,都是企图回答建筑设计和历史遗产之间的关系。在对待历史遗产的问题上,建筑师与文物保护部门的最大区别在于不是对其历史价值加以鉴别,而是要拿出对策以解释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关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说: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这用来描写今天的很多知识分子(当然并非全部)倒是很贴切。 % F# q5 A% T8 ^+ X2 a
( i% c: F, ]# _6 F
关于转承,可以提阿尔多。罗西。罗西的作品中没有太多让人感动的东西,但是他的理论有光芒。过去对今天的影响不在于某一种形式,而是生活所依赖的东西。类型是一种特定地方特定生活所依赖的特定形式。 7 }! f5 w3 _6 J: l' Z1 o
; {- x' ?+ M7 B5 N" @: ~6 Z
用技术的语言来表达转承的另一实例是诺曼。福斯特的柏林议会大厦,它的穹窿顶。历史的东西以今天的语言来表达非常有魅力。而文丘里四十年来也坚持了一贯的观点,即反对conventional。他认为常规的东西是真正有魅力的东西。这和罗西的类型学有类似的地方。后现代的核心就是解构。文丘里主张不要无中生有,从历史中取要素。
$ a; e( v1 D% j, O* y9 K: u
4 s; d* i3 b0 G, g柯里亚、罗西、诺曼。福斯特和文丘里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设计与历史环境的关系的问题。
, }9 h' ?0 T! o! |( Y2 y) L: D" ^7 V1 K) G3 k: O) r
因此,转承和转化意味着一种限定。转承是以引述历史题材的方式解决今天的问题,是因舒式的。和转化则是隐喻式的,间接的使用历史题材。但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转承还是转化都与抄袭历史无关,仿古不是建筑学发展的方向。
- |$ z/ q; y8 ~2 m% F, C3 v5 }  K% b, W% y) R2 ]* x! x
3.从96年开始,我们6年作了6个实验,这6个实验有成功也有引起批评的,比如无锡的文元坊,但能引起争论和关注我们认为也是好事。我们的口号是“修旧如旧,补新以新”,曾在《建筑学报》发表过一篇短文介绍。 & \" z; h6 f" h; B  N( v. F4 G% p# N

! u; x! {& z" }我们所试图探讨的是在与历史环境相关的设计中,如何脱离形式,真正进入生活。
- Q/ B4 Z6 Y" _' Z( e在历史环境中,设计者总是面对着三种不同的利益群体:
4 y2 [  [- P7 P$ {- \a.房主 % o7 S# W( z) S: m- h0 @
b.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政府代表 7 Q6 u' ~8 a' B
c.开发商
) t% }4 _) t( L5 p2 [3 ~因此有个设计者的身份定位问题。设计者因为有利益牵涉于中,所以不可能有真正客观的立场,往往导致设计者倒向开发商与政府。上海“新天地”背后就是一种策划和谋划。理想状态下,设计者应起到一种调节作用,即如何既为地方的弱势群体增加利益,同时又能部分满足市场和政府。 ( L) ~. n5 D/ _1 N' i; _
3 e* o  j% k- p% h
除了三大利益群体,国际上还有关于文物保护的三个原则,即:
; s2 ^3 l" |  f+ a8 r1.历史环境的完整性 + s; e& u1 A6 @& a5 x
2.历史环境的原真性 - I0 T) u. n+ }
3.生活的延续性
% `, o6 V1 m) M) D- {但是在中国的情况下,三个原则都不实际。首先关于完整性,国内如平遥周庄都是因为很偶然的机会才能完整保留下来,大多数地方经过历次改建都已不可能有完整性;其次是原真性,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保留原建筑的习惯,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建重建重修,我们所接触到的古建筑群、村和镇,只有相对接近的原真;至于第三条,就有的生活状况非常糟糕,怎么可能让那样的生活再延续下去?应让居住者进入现代生活。
- f  n( W+ U' p/ t; _2 I% h/ G" A0 u: n2 E" C
因此我们的设计总是受到这三种利益群体和三种原则的约束。我们希望,如果能将城市历史片断编织进诚实的进化过程中,那已经是一件欣慰的事。
: c9 d  Q' ~8 M: o7 u) ?  }4 G! K0 `% X* {2 V2 k$ Z8 S( u" A: c
同济这次的国际环境会议,请到了拉普普特,他将以“在设计中运用历史”为主题作讲座,我想他指的运用历史,并非仅仅是形式与视觉,更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和触觉。
1 Y& R1 k  [% z8 ^  s) T. g" S1 A& {: E. D9 z2 p3 c  X* N% v
4.杭州市滨江区历史地段保护性改造概念设计研究 7 x7 F+ S, `* ], g" X/ s
项目背景:杭州市要结束西湖时代,开始钱塘江时代。要将三个古镇:西兴、长河、浦沿变成杭州新市区。市里对这块地的定位却是矛盾的,即是历史风貌区,又是高新科技区。
' [- ~" r+ k* z4 {$ K5 }1 P9 v一、定性与定位 % p( Q) A+ k2 ~0 x' X& Z
1.定性,历史地段的保护性改造
9 C3 c. j( S  O5 {(1)滨江、古镇、地段
; u2 @4 v, W" `$ [3 `) H( {% A# o(2)保护与改造 + E! d" U% r, l: n% n
(3)概念设计。(“自下而上”—没有规划控制的前提下作方案设计) & ]; m, Z, D1 D" v9 h3 C5 ^
古镇曾经了假发与减法的双重改造,面对一次改造的严重破坏,很少有著名的大型古建筑遗留,只留下一些附属建筑,环境的整体性没有,原真性也没有,生活退败。但经过调研(40多人测绘,20多人参与规划),发现古镇的总体结构还在。因此采取了三种对策: # s4 h3 E$ b6 n- z& F! b
a.延续地志:即历史地理与今天的关系 ! _- V: p3 S. f$ l2 [) n
b.保持地脉:保持原有的风土环境结构,整理道路系统和水系 4 w' A2 k' y; w% P& h
c.保留地标:即修复保护重要的传统建筑 5 J+ u8 |8 b9 B% S9 Q" M
2.定位:体现古镇风貌和水乡特色的都市综合体
+ B6 I+ y" B! q' `0 A( U0 R* w3 S(1)周边关联域
: M; P8 n" o3 F2 c(2)都市综合体:以居住为主,旅游文化商业
" t( C% X  o, X4 S. k5 e4 z(3)古镇风貌区重塑,结构性保护
  z6 C' X% O. P1 g4 ^5 n西兴:萧绍运河的源头,整理水系和道路 8 I) _/ X$ v( g/ p3 O  s
长河(地脉):房屋朝向由道路系统决定,道路与水系平行,找出地标与地脉的位置关系,水系的整理保持以水围合聚落的地脉关系。
9 U: d0 W: b; v) ~: I2 v7 z/ \浦沿:保留80年代以俱乐部影剧院和图书馆为中心的集镇文化中心,这是对那个时代有重要影响的做法。保留每一个时代的地标。 ( x6 v; I3 z) L8 f1 m7 x3 ^3 z
3.保留地脉—历史纪念物的意义 # n, \2 _' Y, \$ W, G
有两种做法
2 P* A. p6 M: r1 ?( j+ na.用城市道路联系保留的历史建筑,使其对公共空间开放 ; [$ p, v, n6 c0 M
优点:历史价值充分发挥
; Y1 f6 w* `- |2 E5 v+ a1 a4 }0 a缺点:开发地块不完整,道路占地多,经济效益低
) \' n( ]5 ~9 _- o7 E6 @) Eb.独立于新建建筑群中,变成社区的一部分
3 ^/ M3 A; W( U% J; U" E7 R优点:完整,道路占地少,效益高
$ s" t$ {3 [, w" k3 j缺点:历史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 . O, H3 S' P( q* ~% L
我们的做法以a为主 5 p9 T5 z; j6 ~7 `/ x+ ]" M
, y* X% a4 H9 U! u4 T5 }/ L: H- J
三、设计关键点
' I( x& d% J: _/ V. l8 Z1.历史街区修景:修旧如旧
: W: h- V0 a% G2 m0 y0 d2.晚近“历史建筑”修景
( |) V+ v) M4 h+ n! ~7 b1 D西兴老厂房   P) ]* [3 c! G1 P" G
长河影剧院
; f* K& y+ D7 K/ S3 x浦沿影剧院 # k; t% b' R5 n. {1 E9 C
3.都市新水乡意向
7 h/ B3 |4 _! ~5 I
3 a/ I" d6 l& P1 \. Y讨论:
  T6 D4 @4 ~) C( k1.问:方案的运作实施是怎样的? $ e# E6 w( [# c$ ]0 g
答:我们的工作是分两步,第一步是调研和可行性研究,这里介绍的只是第二部分,设计及结果。运作的核心是三个保持延续,开发的实现,是用保护促进开发,开发推动保护。保留一点,改造一线,重建一片(大面积重建),用于吸引开发商。 8 S: v' r. {  b' V, v3 J) H
) r7 I2 i( W8 V+ f. k; Y7 c9 j
2.问:地脉是否包括文脉?点状空间感被改变成线形。九厅十三堂既然已能考证出原来的所在地,为什么不保留在原地?
* R3 u& T) F5 L) P& ?+ o, h答:研究中将人文与地脉分开,文脉反映文化关系,设计更强调地脉,地理关系。我们研究的不是文史。九厅十三堂没有地志的说明,只有附属建筑留下,甲方要求全部改造。
+ y3 P/ n1 `5 P1 ~$ _# y  d  H' g) q  E* r
4.问:拆迁中的矛盾如何解决?案例中的居民是否还能原地回迁? . m  U! h0 P& Z0 D0 g$ P6 `; A) y! Y
答:这是第一个问题的延续。中国与西方不同,西方以民居自建方式改造,但中国的维修费用来自政府。将居民动迁至附近,少数开发旅游街,大多数留下作纪念。
" g4 O. }" N! j- U, T/ r' j7 X( e# ^3 P
5.问:为什么地标建筑古代的选择恢复,晚近的选择加建和更新功能? 5 |2 r; U, I" ~
答:地标标志地点或人物事件,有存在的合理性,残缺后是否修复要看对象。地标的作用一定要保留,原则上是文物的不恢复。 2 k) L* \7 {* n* u5 V
8 y9 W7 S; C4 M. A0 b; O( X+ x
6.问:罗西的原型源于生活,但实例中不再提到居民的生活方式 . d6 o4 ~' n6 P7 P
答:类型学的基本思想是今天的生活依赖于过去的形式,传统触觉很多存在于内部空间,但介绍的设计还未到生活层面,但保证城市空间是水乡空间的感觉。这和保护没有直接关系,使设计的一种方法。
8 K6 |( O( N9 f2 |/ R

( g0 |! R  t6 {: k* W5 }% L9 M- J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精彩评论2

异国换水 发表于 2014-10-29 18: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有什么好看法 都说一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异国换水 发表于 2014-11-24 11: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神了,好贴,我双手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3

帖子649

发布主题
一个专注手绘学习与分享的网站
客服热线电话

18071418153

周一至周日9:00-18:00

站长反馈邮箱

57360297@qq.com 站长QQ咨询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