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下载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 h5 S/ ~0 Z" N" x" L( B7 a
* ?' d* ?2 h6 L* T4 h- Y' R9 |
c4 v. [# x* ~* M. n
$ z: x s1 {. w- |: r* u {此画创作于1945年,是张大千前期画荷的代表作。 ! S$ x/ v n2 k- x. I) o
这幅墨荷通屏是由四幅宽四尺高丈二的条幅组成的巨作,曾于2001年12月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展出。 + Y) }' T& O }) G1 g# M w
画的一大特点是每幅均有独立的构图,合在一起又组成完整的画面。
; }! R/ ], N1 t+ G& O张大千在敦煌期间,见到古代敦煌壁画壮硕宏伟与严谨细致的盛大场面后深受感动,也因此掌握到古人制作大壁画的经营技法。于是当他自敦煌回到四川后,在成都昭觉寺绘制了这幅墨荷。 % K) C' S* @0 R* A) J9 i
原作现于台北历史博物馆收藏。 0 }3 U4 R( q( G7 ] _/ d% n
( N; E" J9 l5 R: A+ w另貼一幅 《白蓮》1964年 (47×184.8 cm)
: v* e" [5 ]; V
8 p7 ~- _0 f/ d+ E( u, z
; Q. m) P( k- k
, s" V8 i: ~) j9 D% u* u% \9 N3 {
) ?' _; `9 q& o0 [% O2 v/ T/ G; [: n再传几张大千居士的早期作品,作于1939年,能够表现出他深厚的传统功底。
" N# x5 f$ j4 B3 H6 I5 Z# n山茶
6 f6 \ h0 L0 `4 Y- k' R6 S
3 c5 G u+ ]8 \! M2 k% z' u 9 r4 \$ S1 Z, {' F; F& o0 u5 W
% z0 N6 A/ a; t* Z/ P3 }2 Z6 g
& p2 `* }& t# q6 r& ?
' |2 d4 P7 S9 R2 ~! d1 N. e
: d" Z8 \; d7 b* M2 ~中国画中,书法和绘画历来是不可分割的,书法也是绘画的一部分。; U: O+ ]7 u8 S, `" C
下面一张体现的更明显:
: q4 A4 N8 t; q/ t- W6 B刺桐图 1942年 四川博物馆收藏
, j2 s6 n6 D" w& g8 t
9 v. Q6 Z- }% Z" D9 D6 B4 }4 A" Z
2 X2 k0 p+ H X4 C; s6 V# p / t$ k& t& r# D. U, q" N: w
T7 q( R5 ~8 V/ w" G
“張大千體”形成之前,張氏早年確有著力於碑帖的臨摹。- p; H0 `1 K8 S7 r0 G
附貼的這幅字,是張大千早年純書法的作品,似脫胎於「禮器碑」和「曹全碑」的端莊,而寫出了自已的風格。
# o9 X- |4 k4 V! q" Y6 [/ X& s8 V1 Q0 L) S
( Y" w+ w# `1 d9 ] B
6 L- E& |- i% t( }+ z. p/ X
' b- O- _ V$ d/ H# {! u
+ U( s# Z: Z3 \ P3 ?1 y
B# O; J6 T9 M; p3 O $ Z% I: t3 ]6 j
说到張大千的书法,我倒先想到他的签名。
+ a) |: V" Y* r" c! K据说张大千出生之前,张母曾经梦到黑猿入怀,后来就生了张大千,取名张爰。9 {0 v* |/ ~; |1 x: n( `
张大千很喜欢猴子,他的签名的“爰”字,活脱是一只可爱的小猴。 - N, s4 ]8 ~# K) I% O% ?
3 K0 h9 j. v7 Z; T! L . T5 ], A3 r$ }. S
, z7 O; `/ I/ Y# l
; P2 D- Z; C, o1 s9 A
" B: r _+ ~# X1 A: [, T5 j 1 G4 z( b/ P2 H( l5 L7 r
我同我的小猴儿
! w- V# l p- L9 @( G$ Z( [, j. S5 g
! c( ^/ ?( z% B 4 e4 Q7 [9 f' j: o
1 P [. L/ \3 H- ^( ~
( L: Q% G% ~ Q" R4 Q , E' ^+ ~, r; }2 n/ r( _6 _5 J
: T+ f: G% B9 t/ N, C《文會圖》是傳統人物畫常見的題材,大千居士以前也畫過不少類似的作品,這幅《文會圖》畫的是庭園高樹下的文士雅集,全畫布局嚴謹,設色精妍,格調清雅,上儕北宋、五代,是大千居士人物畫中的力作。
2 ], H" L8 r6 K c. `+ m1948年,張大千與徐雯波女士結婚,第二年相偕離開成都,將此畫給了雯波夫人。. B" d; H% _1 f1 ] V
/
. \4 s9 m5 O7 k# ?" b9 h" _《文會圖》 1945年 (113 x 76 cm )
9 N7 Z" ~, v8 P1 V/ _
6 r9 d/ Q3 {7 [* _0 {
7 x7 R o# Z) E$ F. q u
+ P% \5 C }4 x% z' z9 B7 e + @, n$ r# Z& B* J$ V0 K X
5 l; C9 }+ _3 B+ w4 [1 E/ l / o& Y6 y3 Q( Y4 y
《臨董源源江隄晚景圖》& `4 f- V3 j3 v) d8 C( C0 P9 A4 D# P/ T
在傳世所謂“董源”的作品中,對張大千產生最大影響的應首推《江隄晚景圖》,他對此畫特別衷情,多次臨摹,即使在他倉促返回成都,攜家帶眷地撤離中國大陸時,也不忘將這件寶物攜出。
3 Q9 J& t5 u) H# z* f此件大千居士所藏的董源原作,一路跟隨他由香港而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國加州,最後來到台灣。臨終時,還遺命捐給台北故宮博物院,使這一念茲在茲的名畫,得到最好的歸宿。
+ K3 {4 Y) Z7 f# K/7 z$ X' D$ z1 M0 L3 z
2 Z0 \/ b! C& D- H/ K《臨董源源江隄晚景圖》1950年 (198 x 117.5 cm ) 絹本立軸+ x$ E6 ?9 z ]: `; l
: e5 y$ E6 x7 |1 Y5 N. D
: n0 |: @4 m4 K0 s# O
; I; x0 S4 b# L$ Q
5 k% w- S3 D" a* K- Y( ]
2 r9 j2 I2 T8 i再跟一张:
$ B% B- X* P( P5 W8 `南国仕女图 1944年 113。8x43cm
$ D U7 T; ^ d8 U7 d四川博物馆收藏
$ J8 I2 X4 N W9 D
" X# q, o, |; F6 J% { V# J/ u
7 g5 s6 G# n1 N: i) r' O# h
" \9 l- f$ Q1 {
8 }7 l i2 w& k5 |' z! [
$ A9 p4 h7 x& y- q3 d% {
+ Q5 c2 ^3 b8 o/ U + k+ b0 p/ _* y2 z
: r9 ~/ Y. W3 r
' s$ D: \6 v4 i3 f* B9 v& ]
2 _( n3 s4 n3 V# \4 u F ; K& ^3 k" \. y+ S, }. h: A+ E
# i+ j$ o3 j8 q7 c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