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学习网

标题: 中国美术简史重点总结——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5 16:21
标题: 中国美术简史重点总结——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中国美术简史
' n0 Y( O% Z0 j! w- E, r5 Z* P第六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 ~! P" \$ f7 _4 e* u; Z+ q
教 学 要 求
& g7 b" e4 ~. s5 j3 M& L# d! z    绘画艺术是本期的重点。因此,在总体把握本期美术概貌的基础上, 理解宋代院画、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较之前代的发展及各种绘画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8 t. F5 [" y& J4 t" ^7 M
第六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3 M; K3 Z- @; B: d& `
五代 907-960' }2 M* V7 V3 \8 v& @
北宋 960-1127
" p6 k4 a0 f( n' }! f; j$ ?南宋 1127-12796 A" n  a" E% Q8 e7 O1 {
辽  907-1125
7 j2 w6 g% B: I5 C金  1115-1234
3 ]  _. b9 t& ?0 X9 y* `第一节  概述  H7 v) W- ?$ L1 E
文学成就:. I6 M6 Z$ ?4 G1 o7 J2 x: M
三苏、唐宋八大家
( X, ]- D' F, |/ E5 Z3 c诗歌、散文、词
) q; a8 w' ]: T+ V0 O2 D  x第一节  概述0 D9 M, ]& I: }% {
书法:
6 J- v2 j2 _2 I* ~2 h四大家:苏轼、黄庭坚、
. J. G/ r& q% h0 o                米芾、蔡襄! R* P3 z- d7 u* ?2 K. _" w
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
1 L( I( k- C5 V& s- `. K) q花气蕉人诗帖  黄庭坚
0 j) e) v2 |3 n+ l《花气蕉人诗帖》赏析
- S- H2 u" B, F+ _3 N6 }1 X             《花气蕉人诗帖》 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沈周)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此时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 [' q) u7 A  I% h8 A2 _: J' |
珊瑚帖   米芾
4 e# A4 q% f* K9 ]蜀素帖   米芾
2 q. k5 X+ O0 h0 C; k$ Q《珊瑚帖》赏析& O1 F' _& w& X% ?; W. ^
           《珊瑚帖》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行文之中,米芾突然以画代笔,颇有意趣。米芾作画大抵也像在《珊瑚帖》中一样兴之所至,随手涂抹。在字里行间随手涂抹的例子还见于《铁围山丛谈》,谓米芾在写给蔡京的一帖中诉说流离颠沛之苦,随手在文中画了一只小船。兴之所至,信手之迹,是文人墨戏的表现,这是米芾唯一存世画迹。作品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字态奇逸超迈。元虞集谓“神气飞扬,筋骨雄毅,而晋魏法度自整然也”。# l* o7 c8 n+ u3 }4 |/ [
题听琴图诗   蔡襄
2 h6 N2 F# y' G' s9 Z' |$ v张先十咏图 手卷  北宋 张先 " l0 a$ l& h+ Y9 w) _' I  @) m) G
             自199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成功地以1980万元收购北宋张先《十咏图》后,国内众多的机构和大企业开始介入艺术市场。如北京文物公司、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保利集团、大连万达、南京王朝、绍兴小小集团、金轮集团、天地集团等等。由于机构和企业的介入,使得大量的外围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艺术市场,并推动了艺术品价格的不断上扬。
' P  v; g. I, k7 G9 U' r第一节  概述8 u" n9 o6 H$ N3 G
瓷器9 ~4 \( p% F- \% m8 ?5 K! c% w
五大名窑:汝窑
; i3 q; T/ e; P% S% B                    官窑
7 t9 [7 j! }, I7 r                    哥窑& n. V% R" x/ Q0 ]1 f$ ~/ r! O
                    钧窑& P/ x6 N6 s" U! i3 D: o+ |
                    定窑
# f, l$ ~( d+ S% ^; g) A$ `+ d            宋代的陶瓷是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 {  E2 u2 h+ F  d8 t汝窑7 u" s7 L. M7 g. ?, w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汝州(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   
4 h5 t& n  A2 ?5 b7 b- Z" f- O汝窑
; n6 C- L# l3 v* u9 a$ c( O" e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4 N' O, ~, R+ \9 _% s1 \宋汝窑三足盘
3 ?& F5 w; U8 |1 B3 d( t5 ^$ g宋汝窑三足盘. g: g' D- Z* X9 m  p
宋汝窑荷叶碗
. ~. O6 E; {. a- R4 N钧窑3 v  R/ M9 x" X7 ?  ?
           钧窑分官钧窑、民钧窑。' {0 X" j! k  X/ j! C
      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合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  2 l" h' Q2 R! h' x! b: D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 q$ V3 ?$ S: o2 x4 c; h8 t
         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 o5 x1 @$ c- W* y- x2 x宋钧窑荷叶青蛙盘
* x2 D8 @, T- j! @+ _, Z$ ]. ]宋钧窑荷叶执碗' {% y) L. D1 L- M: P
宋钧窑瓶
' L# m; s; ?7 g5 x& h. A官窑
2 i( U% Y7 \* e+ ?/ M% ?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 J( I7 e8 W' ~9 W) k1 h官窑! F- D  _8 O- [( Y, W3 A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9 e4 S: U& `0 X2 c7 t$ U& S3 l* h
宋官窑粉青鬲式炉1 @5 j: Z$ E' h) k; h+ D* L
宋官窑洗(流失日本)& m- K% m1 f$ p
宋官窑粉青梅花杯0 B/ F/ e$ t% F2 P+ Q$ o
哥窑
3 v7 t& P5 ^" v/ u+ _/ B1 [        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拒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
! w2 a  f2 T0 j* \( a哥窑
0 g' l4 I" E" ?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  
( \' `8 H6 Q: D# Z哥窑8 S8 f+ ~# S! b! V/ b) X/ N, Y, n8 z
  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4 ^2 P) Q: V) E; S宋哥窑双耳三足鼎
+ Z6 n1 k& N$ y# u; X+ a, q宋哥窑碗) G5 {: S! W7 @1 ]5 G/ R
定窑
3 Q! w3 `4 e' f, O; p) D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称为定窑。
% g/ ]: b- |5 R: @# _宋代定窑孩儿枕
- A, B" I; `& R$ X1 B宋定窑黑釉鹧鹄斑纹碗3 X6 F- F% O( b" p  w( ]6 x
宋定窑酱釉窑变梅瓶
) v" D7 H4 X1 t3 ?! x$ A定窑5 ?/ n, @8 m- u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   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7 M+ d4 B2 N! w% @1 v2 d
小结
# w1 k4 h/ K$ f6 Q1 Q9 T             宋瓷的美学风格,近于沈静雅素一路,钧瓷虽灿如晚霞,但也不属唐三彩的热烈华丽。宋瓷所创造的新的美学境界,主要在于宋瓷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釉的质地之美。钧瓷、哥瓷、龙泉、黑瓷的油滴、兔毫、玳瑁等都不是普通浮薄浅露、一览无余的透明玻璃釉,而是可以展露质感的美的乳浊釉和结晶釉。
- J) K/ S! M) r第一节  概述! N! u  w/ s% L* n$ }: p5 m* l
绘画
4 P0 _! f  _* _. N7 h& L7 M山水画(第四节)两宋是两坐高峰- ^+ ?  ]' J1 z* U
花鸟画(第三节)工笔花鸟的顶峰0 r0 v: ~0 S8 M. k6 \
人物画(第五节)工笔、写意8 W. a6 e6 w6 w* G" r  U6 y8 M
院体画(第二节)宋代绘画主流1 |- `* ?" M8 ]  k# r9 w- s4 p
风俗画(第六节)) @; B# ^5 ?0 d6 g/ k' _) e# w
第一节  概述
. W+ P4 R" S; v5 {6 \5 P% p# m雕塑; P( A: d* x% O# u: P
巴蜀造像(大足石刻等)(第八节)8 A" i& l3 c: @( f9 a8 z: j
第二节  宋代的画院及院画
/ v7 ?3 y6 J" }, J! }/ V    一、画院的渊源
( q( _# q! O& l9 C8 l8 F  殷商:宫廷中的百工,属于工奴。6 o! ^! y5 o% Y4 F4 [
  春秋战国:称为“史”、“客”. s3 T0 s# p; q, M& B  z* a
  汉代:设“尚方画工”,
7 u8 |+ k1 @* c) Z, X  东汉有画工最早被称为“待招”的记录。
/ ^! o8 `" R7 l* w* K+ T第二节  宋代的画院及院画4 _6 f4 v% l3 s( a
    一、画院的渊源
- X0 @( @' }  a2 W) D  唐代:初唐设翰林院,后成立翰林学士院,翰林院成为技艺人员聚积的机构,始有“画院”之称。+ s1 L$ d/ |. R* D
  南唐、西蜀设翰林院,并有画院之称。8 ^% L% l1 M  s2 Z6 f2 G+ P
            历代画院里所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大都是要求用笔设色, 工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色彩灿烂,有的有较强的装饰性。
3 f2 m! x& h/ N! ^7 g: E院体画
. _/ U/ |; a+ f$ \' U第二节  宋代的画院及院画+ d& s  T' n( Q9 E4 S( N5 L$ r+ n
二、宋代的画院与画学2 G2 a, R+ J7 `+ p3 Y
      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时最为完备。
8 ?8 l8 r( d& e0 D, S3 Q" [) u1.画院制度
/ R/ ]& u. U$ R5 K6 z2.画院的取士标准# {% ~9 b1 X. d- m& D+ h" P
第二节  宋代的画院及院画5 a; q4 W4 A/ E5 I: \
三、院画的艺术特征+ L" ^0 _& ~# F
1.院体画的含义
$ P1 L4 ~; H, y2.院画的特征:
' u+ c, d, d6 G; u! k7 h# N提倡形似、格法;- x/ u; h8 |0 G! H
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1 ^6 u0 ?! }0 k! G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而不泥守古法。
4 J9 s  r9 b# F9 S2 o: D6 h简述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
) ?+ g3 @. s  C$ j+ b3 F( Z      a.院画的创作提倡“形似”、“格法”,要求画家具有相当的写实功力,对物象作尽精入微的描绘,力求表现出对象的自然形态。: V" o$ \/ U4 S/ U0 j
      b.院画在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在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但又不泥守古法。2 w8 i" ^. X) k& o
简述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
1 B9 ?3 E1 j. o       c.以上创作要求,酿成了宋代院画精深完备,“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 给后来的传统绘画以良好影响;当然院画也有其局限性,“萎靡柔媚之处当舍”(鲁迅语)。
* ]. W; G4 {2 [& k       院体画: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 谓之“院体画”。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院画也有其局限性,“萎靡柔媚之处当舍”(鲁迅语)。' u7 O2 a5 D* o
第三节  花鸟画的发展
, F: ?# e. K2 b+ b) S一、五代徐熙和黄筌的花鸟画艺术% R/ ], `& y& h6 @
1.徐黄异体
# Y+ w) y( t) Q  e5 s) L* i2.为什么人们用“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来概括黄、徐二人的艺术风格?9 c, o2 }* V: Y8 ~: R6 _+ `
写生珍禽图   西蜀 黄筌: O3 z' r& P4 i7 J
芳溆春禽册   西蜀 黄笙& h* E( o* g8 L
雪竹图      五代    徐熙9 Z  P% o9 l+ Y; M  ]
为什么人们用“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来 概括黄、徐二人的艺术风格?+ ?; A! u3 ~3 ?  {' J  F
       五代花鸟画的突出成就,集中地反映在南唐的徐熙、西蜀的黄筌两位画家身上。 他们的花鸟画风格迥异,相映生辉,人们用"黄筌富贵,徐熙野逸的评价来概括二人不同的艺术风格。具体反映在:
7 M! F0 |7 M3 s/ n/ o& Y为什么人们用“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来 概括黄、徐二人的艺术风格?
+ H9 k. l5 [+ i       ① 师承关系不同;/ Z8 D+ d( O: \) w% e" n1 e, F
      ② 题材不同;
% C. u1 p6 r2 h, F* e5 ~      ③ 表现技法不同;' c6 u6 y9 d0 G6 d3 ~1 w. t% L" e
      ④ 格调不同。
+ d; y3 ]9 e% l. u, U      入宋后黄画成为院派花鸟画的典范;创“野逸”之风的徐开水墨淡彩和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先河。
1 C. ^9 |# o3 z) h# R 第三节  花鸟画的发展4 U. C# \, T$ d8 `
二、精丽典雅的北宋院体花鸟画# G; D" m7 t3 V4 W- l! N
1.黄居采《山鹧棘雀图》. _5 \/ `8 F2 e/ }/ i7 \9 p
2.赵昌《四喜图》《蛱蝶图》. w7 m  G& b- p1 r" o1 a
3.崔白《双喜图》
5 I: Y6 x/ T5 j* @/ ]% l4.易元吉《聚猿图》# v; s9 _7 D1 v5 g
5.吴元瑜& G. l1 ?3 Z& i
6.赵佶《芙蓉锦鸡图》《瑞鹤图》“瘦金书”
( x. Q$ z: V0 t) p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繁荣时期。作为这一时期花鸟画的主流,是强调写生,而且追求细节的真实。宋徽宗赵佶控制宫廷画院的时候,要求画院的画家研究孔雀升墩是先抬左脚还是右脚,画不同时间的月季花要画出花蕊、叶子的不同变化。现存的崔白的《寒雀图》、李嵩的《花篮图》、佚名的《出水芙蓉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5 I& F  J: J0 W7 Q& y6 J/ s
山鹧棘雀图    宋    黄居寀# G$ R7 c, A) t: ^; u. f
《出水芙蓉图》赏析
/ @, x; r# R2 R              佚名的《出水芙蓉图》,画幅很小(23.8×25.1厘米),但画得十分精致生动,而且是用没骨画法(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色彩描绘物象),整个画面似全用色彩画成,不见墨线的痕迹。浅粉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似乎还带着拂晓时的露珠,那种一尘不染、雅洁妩媚的花姿,正值花苞初放的最佳时刻。它突出地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不可多得的杰作。7 M0 g: q" d" L7 s. e0 `
写生蛱蝶图   宋  赵昌& v; @9 Y# h- `2 e) F* y
写生蛱蝶图局部9 |: ~8 _8 P9 ?. e
写生蛱蝶赏析' R  a$ c" o- \$ p. T. s% O# r
       纸本设色,纵27.7厘米 横9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写秋天野外风物的写生画,在构图布局上,作者将景物集中在下半部,上方留下很大的空白,岸边长有荆棘、野菊、霜叶和偃伏的芦苇等,错落有致;) C1 {; w% C* y/ i
  三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把秋日原野那种高旷清新的景物描绘的生动自然。此幅野花虫蝶形象皆准确自然,用笔遒劲,设色清丽典雅,风格清秀,与黄荃的富贵、徐熙的野逸又有几分不同。! T5 T+ f4 m- ^! @$ B, w% ~. w; j" L
晴春蝶戏图 宋 佚名
+ H/ G! |; z/ ~; {: \" x5 T' C, D海棠蛱蝶图   宋 佚名  
5 y8 G( U/ A) O, d寒雀图        北宋      崔白+ ]  i4 v1 W# T+ }5 s3 @5 N
崔白《寒雀图》赏析8 F0 T  p7 f+ Q
             崔白的《寒雀图》描写隆冬时节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依然在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它们情态各异,充满活力,画出了麻雀好动的特性。同时,画家运用对比、变换等形式美法则,如老树干的横斜平直与麻雀形体的浑圆柔润、直与曲等对比,使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 Z8 o" b( x4 Y8 y+ E% b
竹鸥图轴      北宋    崔白
! ^/ u& e! @$ a* a7 @+ D芙蓉锦鸡图  宋 赵佶9 A9 e* ^/ H1 O& S
瑞鹤图   宋  赵 佶
3 ^2 i; i5 k, T# o2 o第三节  花鸟画的发展6 ^  S0 z' V6 h8 u8 N9 q: W* a
三、苏轼、文同的绘画及其绘画主张4 i8 \: ?$ p7 \2 h$ @  O! I
1.文人画的兴起9 m$ d$ N! U2 S
2.文同“湖州竹派”、《墨竹图》% _( N0 w: l3 p/ \
墨竹图    北宋  文同
. Z5 z) R' `- p古木怪石图     北宋  苏轼( C) y" \1 Z3 L$ b) O- y. r/ p. Q6 O
第三节  花鸟画的发展
4 e0 o6 q. U/ J/ ~& @三、苏轼、文同的绘画及其绘画主张- _! O! q6 D6 ~/ Q: U# ^+ x
3.苏轼绘画主张
: L2 O+ \2 J# {! e2 P: J4 V4 l“诗画一律”
6 g" V' q, F7 B8 f“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6 \, e7 g3 U+ g) |# O( a“寓意”“留意”之分
; [! v/ [& V% y- z: A“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7 ]* v# O: I, ]! T4 E成竹在胸3 x& ?: m" x( K# g. |# q
第三节  花鸟画的发展
' q) F. [% f- ~* I. N四、南宋院体花鸟画
8 H0 g6 t& v1 c! m9 L李迪等: S6 x3 ?: i; U& X- e$ e
枫鹰雉鸡图 南宋李迪( b# {  I2 r; l" X* N
雪树寒禽图轴    南宋李迪
2 R0 Y3 f# [1 M$ s( v, ?" E8 @狸奴小影图 宋  李迪
- Z2 Y/ x# i3 W  @绢本设色5 a+ Z1 q% v) g# _' Y
纵23.5厘米
% G) o$ U; M. h% U9 S7 J- ` 横24.1厘米2 B6 f% ?  _$ O: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O4 V2 N, {% T. W5 |2 z
野菊秋鹑图册页 南宋 李安忠  a0 }$ Q7 O5 J7 U" K6 M2 k" @
梅石溪凫图 南宋马远9 X! S& S9 O- @- O$ U
花篮图  南宋 李嵩  F. r6 g, _# K# [5 Y- b' W
李嵩《花篮图》赏析
3 y. J# A$ b6 B/ }5 V% c: @7 B4 i              李嵩的《花篮图》,画幅虽小(19.2×26.1厘米),但以极其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花篮中的茶花、蜀葵、萱草等一组花卉,不仅形似,而且极富生命力。
, t1 J$ ^) [* Z+ C骏骨图卷 南宋 龚开% g9 I# q5 q" S/ l- ^
鱼藻图卷(局部) 南宋 范安仁
3 b. [0 ?5 }" E! A2 o1 n云龙图卷 南宋 陈容! w" b# i- p% B; c
杨柳乳雀图  宋  佚名6 r- ?3 L9 q! ~5 r
绢本设色
6 {4 K5 y& S3 L7 O; A. \0 o纵24.8厘米
. [' ?! u6 C5 I' z横24.8厘米2 r$ e) |3 @0 T+ R3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x, p# K! s( z) O" s( @第三节  花鸟画的发展
) ~3 O- {* t+ N- G/ u# N1 F五、南宋水墨花鸟画9 b/ |  N- N( A: z: ^) M" v+ W
梅兰竹菊“四君子”+ M; [3 j# W1 g/ w; B8 e
画家杨无咎、赵孟坚、郑思肖等
: ?/ U- J0 U1 @  X% g南宋杨无咎《四梅图》 赏析7 A: i8 b9 M: Z( {6 Q0 }9 r
            《四梅图》分四段画梅花的不同状态;未开、欲开、盛开、将残。粗干用“飞白”笔法,呈瘦劲之势,细枝以劲直的线条一笔撇出,具挺秀之态;花朵是白描勾圈,在水墨枝干映衬下,更显得皎洁清丽。卷首自题柳梢青词四首。
- V, G- _- a; L四梅图局部  南宋  杨无咎
; V9 [1 j" ]2 @9 \& P雪梅图   南宋  杨无咎
- g) J; ^0 ]! ]墨兰图   南宋  赵孟坚 ( c  [  ^! C* i! }! R+ x
郑思肖的墨兰4 Z. X, }6 l. l, w( ^, j% ^$ y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宋末,以大学生应博学弘词试,授官和靖书院山长。他曾在朝廷临危时呈献抗蒙计策,未被纳用。宋亡后,隐于苏州的寺观和陋巷里,仍“耿耿存孤忠”。他的名(思肖)、字(所南)始用于此时,与他坐卧必向南相关,意在不忘赵宋。又将其书斋取名为“本穴世界”,“本穴”二字一穿插,意为“大宋”。著有《心史》、《所南诗集》等。 ! Z8 `$ @7 g0 {8 j, D$ t% b
   他的墨兰蕴含着深刻的思宋之情。“时写兰,疏花简叶,根不着土。人问之,曰:“土为番人夺,忍着耶?’”所画墨兰,饮誉江南,求者不绝,但郑思肖有诫条曰:“求则不得,不求或与。”“嘉定某官胁以他事,求画兰。曰:‘手可断,兰不可得也。’”对仕元官僚,思肖尤为痛恨。
5 s) V4 R" t( g) n! ?   日本大阪美术馆藏本(下图),数笔兰叶夹双蕾,笔笔劲挺硬朗,气格高洁清俊,书、画的用笔颇具隶书笔意,讲求隶书内敛含蓄的笔韵。是图年款“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为1306年)铃一白文印,印文:“求之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今古。”他在诗中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对元朝统治者的憎恶之情:“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所南贫。” 7 }' B8 i$ ?, Q5 t/ h
墨兰图   南宋 郑思肖
* x" i% y$ z9 X8 ?   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陈列馆的郑思肖《墨兰图》卷中的悲愤之情达到极点,图中绘兰叶孤傲地伸叶吐蕊,作者自题道:“一国之香,一国之殇,怀彼怀王,于楚有光。所南。”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五著录了郑思肖的一卷墨兰,其上有思肖题:“纯是君子,绝无小人。”可谓“天真烂慢,超出物表”。 ) n6 Z6 w) g! @% d( ?" Q0 W# [
墨兰图   南宋 郑思肖
/ \8 G- u4 m( h* t第六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第四节  山水画
" k1 N7 ~, C  O0 _4 Y8 b   一、五代荆、关、董、巨的山水画: c, c- G" c( |- n: R3 _. @# w
1.北方山水画派:荆浩、关仝
" ]! a0 i6 V$ z/ ]1 ?荆浩《匡庐图》皴笔
: o4 ~8 @  \/ f! l, _' g9 i山水画论《笔法记》
. M) }& H- e; [/ R7 O皴:用比较干的毛笔,在岩石上做出的纹理,叫做皴。皴是皱纹的意思,后来中国画山水的画家,都用到皴。7 k- ~" Y4 N) ?# u+ |, t
关仝“关家山水”《关山行旅图》
5 B5 p& O/ J4 R8 v匡庐图   五代 荆浩& Q5 V) F* M5 I9 f- @
关山行旅图 五代 关同( T, e: ]6 L( _- [  \( Z
第六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第四节  山水画
% z8 j) E: g; t6 s  y; K二、江南画派:董源、巨然、赵干、卫贤
9 C& D7 D6 b$ r7 J. d- v( x  k" M3 V1.董源《潇湘图》、《龙袖郊民图》披麻皴
$ Y" D. @& K( N8 Q披麻皴:董源为了表现平缓的土坡,所以常用向两边斜披的皴法,称为披麻皴。
# `" H, ~0 N. \$ ^8 V5 D. E# M/ E2.巨然《秋山问道图》! `) Z2 u6 i/ C; w* k
3.赵干《江行初雪图》8 a$ V/ \+ a4 @( Y3 {8 `. Z: a9 i/ ^3 p- J
4.卫贤,长于界画,《高士图》1 v3 r/ b3 q/ R
潇湘图              五代   董源9 b8 x6 d" K( k6 Y) }5 m
南方山青水阔之平远
2 N: V* E" m% S5 L8 T* d8 z, h横式长卷收览
% s+ P1 }; C; k3 b% i& D1 ]) O4 R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与人物画一样,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西方传统的风景画是以透视学的原理去处理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而中国的山水画则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即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如作盆景观。; H* A" C4 J- W' d' Q
这样,千里江山也可以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加以表现,如前面谈到的北宋画家王希孟的长达11米多的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繁复的崇山峻岭,如前面谈到的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以及元代画家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9 P. I1 R  M$ _  C* z
             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 p* A4 b( J8 s4 z: y寒林重汀图 五代 董源
! n1 }2 i  L/ I3 @) ^/ O% t第六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第四节  山水画
# u5 E" ~: {5 P: y二、北宋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
. i8 Y0 Y( D6 j  }0 E7 x1.中原画派
" t; Z7 K: X$ K/ L* M' j/ f李成1 ^1 d" H: B" W2 ~; Z
范宽《溪山行旅图》) |# N8 N5 f3 b. @* n* }, B- ~6 e
许道宁《渔父图》、燕文贵 《谿山楼观图》6 j3 A  u% n) S
2.院体山水画) ~: M4 X" a8 L* p7 b0 ?
郭熙《早春图》《林泉高致集》(作者?)
5 }% d8 W0 h5 Z% p" Q! j. [王诜《渔村小雪图》1 ]6 V9 @2 s0 h
寒林平野图轴      北宋 李成
& c% O- b! }& [' U& J8 v晴峦萧寺图轴   李成
8 S- b, k: `3 I9 `' J' s, p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1 j: @0 I& t0 u! H+ e       为什么说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一幅古代山水画的典范?
, @& @' Z; `. H( M# t6 T% {, N             范宽是北宋中原画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溪山行旅图》构图严谨,崇山雄厚,巨石突兀,林木繁茂,满山遍野,丰满宽远,气势逼人。展开此幅画轴,高旷雄伟的峰峦拔地而起,壁立千仞,巍峨摩天,迫人心目。山石用雨点皴,有一种雕刻般的斧凿之感,开后世斧劈皴之先河。山顶布满密林,涧水轰然作响,树如墨伞,体现了范宽作品“如面前真列,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的特点。0 ]0 e5 l( ]( t6 ^$ G
   所以,无论从构图还是用笔用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都可称得上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的优秀典范。
( O* A& y* g4 d* s1 e. b许道宁《渔父图》(局部)/ ^2 T0 {: J- g) X" f' c( I5 ?
谿山楼观图    燕文贵& v" @/ x: S$ ?% a
早春图       郭熙' s: E5 h5 v& V+ a- E
溪山春晓图      北宋   惠崇
- ^8 j" F7 S. A( M# F+ M& R; A溪山春晓图    北宋    惠崇
/ z. f7 }' \; A: z- O4 ~* x          画江南平远景色。山林清丽,溪上水禽翔集,溪边桃柳人家。笔法细秀。惠崇是宋初“九诗憎”之一,擅画江南小景,芦雁寒鸦,烟雨春色,画中极有诗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都极为赞赏他的画。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诗有一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脍炙人口。画面山丘起伏,烟霭弥漫,溪流潺潺,农人舟子,水鸭飞雁,一片春意。本幅上有清乾隆诗题。本幅和隔水上有收藏印记多方。
& c: S6 _( ?' Z; f8 v) M第六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第四节  山水画. P0 y. Z5 y' y" w3 g
三、“米点山水”与青绿山水- V: K2 h! L* L" z5 I( U
1. “米点山水”1 S2 P. R1 N$ \; l& d! a+ b
米芾创“米点山水”5 W- m7 l( v! ?5 V5 t
米友仁《云山墨戏图》- s6 G! a1 k0 V, z" u8 G0 r
2.青绿山水
) s# ?1 X2 n/ U. |/ g; M1 |" }8 f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F# i& U, v, w4 ^" Q$ G5 I' a
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卷》
7 C3 k8 n4 r: c% j; z米点山水' @6 e" ~/ g1 @1 r0 n
春山瑞松图 米芾. z$ A# W5 h3 n3 `
云山墨戏图  米友仁$ @8 e+ M8 N* U* J0 |
千里江山图局部     王希孟
+ c* q! B1 y* C6 t+ e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 P. s7 k1 x8 c# a- [" M
        运用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的表现手法,以浓重的色彩,宏大的气势,描绘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和壮美,抒发了画家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 r7 |7 q4 X; c
第六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第四节  山水画# H4 c% ~/ c- ^2 f
四、“南宋四家”的山水画5 k$ g5 `' z. r+ @; m0 x/ B
1.名词解释: “南宋四家”8 e, L8 r' B/ H, E, \) M
2.什么是南宋山水画的第二种境界?
4 B; L9 ?# `( D" o) @8 j3 m3.李唐《万壑松风图》6 C$ `3 ^, A+ `  Y& T
; s- r- q: b, [' u: G0 w. o

作者: dxp    时间: 2011-1-29 19:44
aaaangyiopo
作者: 霞霞    时间: 2012-11-25 11:33
工艺美术简史
作者: 祥子匠    时间: 2014-10-14 20:26
好贴子哦,大家不顶说不过去
作者: xyneed    时间: 2014-10-16 00:08
难得好贴,赞一个,继续努力啊
作者: shaniao    时间: 2014-10-17 18:32
大家什么看法?我先支持
作者: 瑶瑶    时间: 2014-10-19 06:51
好,谢谢你,大家都需要的好帖
作者: beiwoj702    时间: 2016-2-10 09:44
加油啊!!!!顶哦!!!!!
作者: poyema290    时间: 2016-3-24 08:21
顶!!!!!!!!!!




欢迎光临 手绘学习网 (http://www.zgkysh.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