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武汉理工设计艺术学专业考研史论620论述题模板-以文载道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1-1-10 20: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下载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8 O* g! ^( [# ?2 k1 Y
以“文以载道”为主题写一篇论文,题目自拟。
答:           “文以载道”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设计的美学思想

1 _. O) v4 v; V1 w
1 b7 a( q5 K& v4 LXXX

! h9 o3 K9 d: Z$ H& z3 l/ X(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摘要】“文以载道”这种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传统图案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寓意。图形符号只是内在意义的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
[关键词】文以载道;美学;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造物思想最早来源于古代的贤人思想,它对中国古代的造物行为乃至现今的设计思潮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论是在传统的器物设计还是建筑设计中,都是把中国传统思想内容与形式相互结合,体现了“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是唐宋古文八大家等人提出的,主要针对唐宋以前那些浮滥的诗赋而提出的。那些诗赋,过分注重格律而欠缺内涵,只讲究浮华美艳和陈腔滥调,所以要提倡以文济世,歌颂有道者而抨击不仁之事,表现社会实貌,体现作者思想。用当今的话说就是形式不能大于内容。“文以载道”也是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主要设计思想之一。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它不以再现形象为主要目的,而是重在文化意蕴的表达和提炼。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设计中,这种“文以载道”的传统造物思想自始至终贯穿其中。
    在中国传统图案设计中有着极强的象征性与寓意性。象征是为了简单地表示复杂事物的观念,借助有关的一些物象来表示起意味来构成图案。它不单单是一种符号,更有着特殊的精神或感情特性,从而引发出其深远的寓意性。这种寓意性,通过象征的手法,把意念渗透于艺术形式中。从某种角度来说,这里的象征性就是“文以载道”中的“文”,而寓意性则可以看成其中的“道”。
    在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与说服力的就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了。远在远古时代图腾崇拜时期,人们对自然界中事物的形状与生活特性充满了猜测与幻想,企求安福的图形符号就由此诞生。宋元以来,在中国传统艺术领域反映意识形态的倾向性越来越明显,社会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宗教观念都与图案的形象结合起来,表现某种特定的含义,慢慢地从中发展出传统吉祥图案。中国封建社会的“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发展的极致。
    谈到“文以载道”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设计的关系,那就得说说“文以载道”中的“文”是什么呢?我认为这里的“文”就是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造型方式。这是一种用形式的美感来体现寓意的深刻。传统吉祥图案在设计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造型特点:首先是具象题材、抽象运用。吉祥图案中的大部分题材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用具等。这些具象的事物,吉祥图案在造型中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在表现形式上突出视觉上的美感,体现出抽象形式的艺术美学思想。其次是对称与均衡这种构图的常用手法。按照美学原理,这种形式符合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心意志。吉祥图案常存在着一个中心点或一条中心线,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配置同形、同色、同量或不同形、色但量相同或近似的纹样,这种组成形式称之为对称与均衡的构图。再次是繁复求变,乱中有序。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
讲究在纷繁中体现出一种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对比与调和,将主与次、疏与密、虚与实、聚与散等关系做协调的组织,达到整体统一、局部变化的艺术感染力,这更增加了吉祥图案的层次感和艺术内涵。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以载道”这种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图形符号只是内在意义的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在其背后,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寓意。。比如以前的中国联通标志就是采用了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的“盘长”造型,它是一种中国典型的传统吉祥图案,有着“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寓意,借此来表达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日久天长。这种吉祥寓意的应用,使得图形设计增加了一些特有的文化气息。
我们要把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设计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中,把“文以载道”艺术表现形式贯穿进来。我们在掌握传统吉祥图案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中国的造物艺术思想,把中国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结合当代的社会需要,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成熟的、能表现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同时又具备设计个性的艺术语言。
结语:自然是人类进行自我造物、自我设计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们人类在创造人造物的过程中,应当依赖自然之美的“理由”,追寻自然之美“本源”,将真正自然的美的东西运用到我们自己的造物中。
参考文献
1.杨先艺《中外艺术设计探源》20053
2.彭吉象《中国艺术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3.赵农《中国艺术设计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
4.段建华《中国吉祥装饰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I
5.田自秉 吴淑生《中国纹样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6.王振复《中国美术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精彩评论18

ヅFisher_ヅ 发表于 2011-9-29 12: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0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1234567 发表于 2011-10-7 00: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有认真看 但是很想有所帮助
3216915 发表于 2011-12-13 20: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前来支持下呵呵呵呵呵
1294205255 发表于 2012-1-3 14: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支持!!1
elevender 发表于 2012-1-4 18: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238:}
baiwan123 发表于 2012-1-6 13: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4_90:}{:4_95:}{:4_98:}
a1123ngel 发表于 2012-2-2 11: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12414497703667347811_4:}{:soso__10577872159312328852_3:}
懒小猫 发表于 2012-8-12 22: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123123123{:4_8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密密麻麻1030 发表于 2012-10-23 21: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霞霞 发表于 2012-11-25 09: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什么样的模板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霞霞 发表于 2012-12-16 22: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5

粉丝11

帖子1263

发布主题
一个专注手绘学习与分享的网站
客服热线电话

18071418153

周一至周日9:00-18:00

站长反馈邮箱

57360297@qq.com 站长QQ咨询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