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下载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美术简史——明清美术史,明清工艺美术史/ n+ {4 D9 H0 a
中国美术简史# x. O; c% P' H y% r, W: s
第八章 明清美术& K, O! g% L" l! d3 k# k
教 学 要 求
8 ~0 [* m/ u( m7 z' L! ?: s 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了解“院派”和“浙派”。把握“吴门画派”和“明四家”的艺术特点。掌握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掌握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的主要画家的作品。了解明末的人物画大师。了解清初“四王”、吴、恽、“四僧”及龚贤的绘画艺术。了解清代的宫廷绘画与仕女人物画。把握明清的版画艺术。了解明清的建筑成就。! i0 S W5 a. [
第一节 概述
0 W# t+ t1 X% s6 U5 v. D7 k" p' k明:1368-1644: K) E, o* E$ q# A) z
清:1616-1911
9 R$ C5 s# J9 o6 H" A9 ?4 F第一节 概述& h9 u/ V; Q) r- F! q; m7 U/ k
一、明清文化思想的四个特点
6 R( M }( x3 x4 ^2 G. ?9 K1.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2 H) i* `- \2 ^ T9 p2.早期启蒙思想& W H( b( i& L1 T+ A+ x+ a+ ~
3.古典文化总结时期
* z) [9 g+ ]. B/ v; B) W: j1 T$ v- S4.西学东渐,中西文化汇合7 T1 Z4 [. B: B, }5 m
第八章 明清美术第一节 概述, j4 E! B& \/ o7 w8 x& H
二、明清绘画特点) C$ Z: W& {7 j2 u/ I. g' d
a.文人画与院体画相争相融,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画坛的主流;(2、3、4、5、7节)
0 j1 N# p& m {$ r5 X- Zb.就文人画来看,被奉为“正统”的复古派与“反正统派”共存共进,有既冲突的一面,也有相互影响的一面;(3、4、6、8节)
8 {9 U! Z/ T7 {% [. d5 q6 Rc.民间绘画沛然兴起;(10节)
1 ?& d8 D- [# S. X" r2 L- id.中西绘画相互渗透,使清代的宫廷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添了新的特色。(9、11节)* G8 {+ ~. i6 t$ \" F9 r
第八章 明清美术第一节 概述
( S I% @* A. j4 y5 |三、明清其他美术门类的发展% K! D5 c; F. @7 A! J" W
1.明代工艺美术# A% L/ E% d& f) @4 H
景德镇的瓷器;2 R! ~9 c- n* a0 S6 D
毛织工艺和“顾绣”! N. @/ E5 ^9 ~5 ]' u9 T
明式家具$ g. Q/ X) @7 h1 z& L$ O! \
景德镇的瓷器" p. e/ C- B6 }! ]& x3 ^0 p P
在元代釉里红瓷器的基础上,明代烧成了斗彩和五彩等瓷器。斗彩瓷的主要成就是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新工艺。五彩瓷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五彩”含多种彩色之意。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五彩瓷最有特色。 R; W6 r! O& l5 q- o
斗彩高士图(羲之爱鹅) 明成化
/ \8 |9 D( v m五彩鱼藻纹大罐 明嘉靖4 k: R- M% a! _9 L
五彩凤纹镂空瓶 明万历1 E \. g. D9 G8 b7 [: \
紫砂瓜形壶 明' e4 w1 K" C7 h' Y9 t8 W( v
顾绣韩希孟花鸟册
6 m2 J3 L, U5 ?( k顾绣花溪渔隐图
& [/ I( d9 O; Q& F2 o1 I* F顾绣韩希孟宋元名迹册洗马
, O4 Y7 W- Y, [) i, Y7 w刺绣梅竹山禽图 明% T7 B6 d6 Z: }( o6 m8 } {
缂丝桃花双雀图 明' Z$ a7 S" y) o- H3 ^
明式家具
7 c" S. Y% f; x, Y 中国家具工艺有悠久的传统历史。明式家具代表着中华民族家具的风格,以其造型美观、选材考究、制作精良的特色而著称于世。
" s+ q, s% s q- L1 V. P: R紫檀有束腰带托泥宝座 明
- }& q1 K# l# q, }5 V黄花梨插屏式座屏风
* A" ?3 |+ G/ _* W第一节 概述
# X' F: S6 \+ L* Z8 s三、明清其他美术门类的发展+ Z% v4 ?% Z$ Q2 r
2.清代工艺美术/ l2 I& D, @) B/ a4 e, j; W& R
景德镇的官窑
$ R! `# b5 N+ [5 R0 S- q 宜兴紫砂陶/ |, Y3 ]' F! R) ~) T
南京“云锦”
# R8 y; T3 U1 a3 E. |# `" p 四大名绣
2 d# c3 \1 p6 q! [$ t 雕漆、珐琅制品、金银饰品、木雕、玉雕等
; e5 p9 F. l7 a2 Q' C' a [: U5 ]清代瓷器
2 G: A4 z$ \& R; I4 \* N; m 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瓷器工艺达到了顶峰。这时期除了青花瓷的烧造工艺有了进一步提高,使青花瓷的色泽更加鲜艳,层次更加分明,五彩瓷的色彩更加丰富外,还创造了极其名贵的珐琅彩瓷器,在这基础上又创造了比五彩瓷更娇艳、层次更丰富、以淡雅柔丽名重一时的粉彩瓷器。
1 s: a) e+ O* S4 j青花松竹梅纹壶 清康熙
1 M" y9 J+ \0 y. Y) _五彩百鸟朝凤图盘 清康熙; ]' s& P: |+ h5 f
珐琅彩团花蝴蝶图碗 清雍正$ O* w4 c8 W. q
粉彩花蝶纹如意耳尊清乾隆
% K3 w9 E$ ? Y# }! G1 ^2000年4月30日
r s9 }& Q$ U* d* U& Z0 Q/ q香港佳士得拍卖行
7 u' ]; S% \% y1 k# V5 B' X) N2 e高23cm W$ _: `- B$ W# n0 [ m
33,045,000港币0 O0 S5 G# m5 N- {, W$ v* `
粉彩镂空转颈瓶 清乾隆; c) ~+ S0 f# M O
粉彩人物图套杯 清道光. D" [) ]6 Y( W" M* K
花石锦鸡图双耳瓶
5 K( r) ^7 _7 b9 t% k" I8 R2005年10月23日,全球著名拍卖机构苏富比在香港举行秋季单件专品拍卖,其中一件清朝乾隆皇帝御制的“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以8500万港元起价,最终以1.1548亿港元成交,成为全球最高价清代瓷器,也打破了亚洲地区单件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纪录。
+ o* N% o* H- v* C0 E( q8 n宜兴紫砂壶4 R' d0 L m. n+ K
陈鸿寿,号曼生,曾任宜兴县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不但鼓励当地陶工生产,而且还协助陶工设计壶的式样有十八种以上之多。其中以四方、六方、井栏、瓦当、石瓢、葫芦、直筒、圆珠等壶最为常见。设计这类壶主要是壶体光洁素面,能使文人可以任意在壶身展现自己的才华;在紫砂上写诗作画,大大提高了紫砂品位。
6 c1 |8 p6 ~0 _% Q3 I4 X5 u. q曼生壶. Z/ z, M- ]2 q8 B
《曼生壶》赏析+ Z1 ?4 R' [2 X- L( x
曼生壶,为井栏式壶,通高8.0厘米,紫砂白泥,做工极为细腻,盖口、壶把、壶嘴线条清晰有力,由于长期使用抚摸,十分光滑圆润,壶身刻有“竹里烟霞绕,壶中日月长”署款曼生,笔力遒劲,刀法老练,底款为曼生鉴制印记。配盖。
`: D; |0 k% z8 a+ c+ n乾隆朝袍$ Z$ g p0 h. o( z
清皇后礼服
- s# _- D2 c; @# J0 l! B0 G云锦: i0 J5 Q# c! d
云锦产于南京,纹样色彩灿烂辉煌,如天上彩云而得名。
/ n( U; i, {( C* |9 c 始于公元5-6世纪的南北朝,盛于公元14世纪后的明清时代,是中国丝织工艺品中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一种,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是中国古代织锦最高水平的代表。
3 m" a. M8 o Y. H云锦4 d& Y8 L" B2 f& v3 i
云锦, W7 Q9 }& b7 m+ u2 K
金陵云锦时装秀 P0 Y! e: W3 R$ q6 H% V
苏绣先春四喜图轴 清
1 ^+ q2 x6 x# F# ]( b: T% z粤绣百鸟朝凤镜芯 清
& A% E" s2 B- A: ~7 E2 x! y蜀绣芙蓉鲤鱼图
$ ]7 z; c1 O# I蜀绣
8 e h; _* r) H% A8 L( F现代湘绣作品
1 H6 m, s- a# h- \( u三、明清其他美术门类的发展
# L* ]& |- Y/ | 3.明清建筑3 F4 j- H0 Y( j3 U- [4 t& ~1 m8 P
宫殿、园林
+ Q/ b( T) b7 S& G4 {. ]故宫
% q- e8 m% G! A ]; f, g+ S天坛" q" |3 B+ b( ^0 \3 }; ?3 s) C
天坛的主要建筑由南而北排列在一条轴线上,近为圆丘,中为皇穹宇,远为大享殿。 4 E- ~5 M% C5 J# X
第二节继承两宋院体画风的“院派”和“浙派”(明代早期画坛)
! O: m0 \0 k w# a0 ]- i5 `& ?; s' ? 一、“院派”(山水、人物、花鸟)3 C0 s% S; Y( C' Q( c
1.宫廷绘画的组织情况:
) Q" M1 _1 e4 o9 p9 q0 O7 J; r4 { 没有专门机构,归锦衣卫管理。地位不如宋,习惯称院画家和“院体画”。
8 D, w6 {0 m2 a4 v. w& h( m5 G一、“院派”(山水、人物、花鸟)6 x- M2 g+ Z% a& Q9 y$ O
2.明代宫廷画的风格特点 a0 l; E: q8 m
近似于两宋“院体画”特点! S3 j4 E: p3 f Z
一、“院派”(山水、人物、花鸟)5 P+ Q' E0 ^5 s
3.著名的宫廷画家. _2 G9 R+ o" y; l0 c! B
戴进/ i e% d3 h" f) i0 F4 z3 [
边文进/ d% P4 V: T& g8 R3 k2 f$ \+ r+ N5 f
林良$ k" {- U" m# m4 `2 C; y1 @
吕纪+ D; y4 L% G" o9 W
关山行旅图明戴 进
0 U ]7 ~& M0 ` _5 l三友百禽图 明边文进
( l+ o7 n" _+ e; d& ~残荷鹰鹭图明吕 纪
: z& }+ n% m$ R) C; q第八章 明清美术第二节继承两宋院体画风的“院派”和“浙派”
' U2 E! v" h }( A; b1 s7 v* `二、“浙派”——山水画派(人物也佳)4 {) k- ]9 B1 J0 x
1.“浙派”的来历, V' o1 r& v* p- x4 M
2. “浙派”名家
- e5 i5 }/ c% `* O戴进/ r+ n' s: ?) E; c$ @% V
吴伟0 I2 t5 w& Y* N. A, Q
蓝瑛/ K% P3 d5 M5 z
吕纪
* ~( W* i1 b% K2 A6 e# [! s风雨归舟图 明 戴进
& |- v# N; l8 u! ^, `- L# r) n吴伟逸事( y9 h9 ]/ y/ n; t$ T8 E
一日被诏正醉,中官扶掖入殿,命作松泉图。伟跪翻墨汁,信手涂抹,宪宗叹曰:真仙笔也 。又孝宗命画称旨,授锦衣百户,赐印章曰“画状元”。尝游杏花村酒渴,从老妪索茗,明年复过之,老妪已谢世。援笔追写其像,其子见之大恸,乞而藏之。又尝饮友人家,酒间作画,戏取莲房濡墨印纸上数处,莫测其用意,忽起纵笔挥洒成捕蟹图,最为神妙。
5 d: S8 I2 i* |6 k; }" ^- B灞桥风雪图明吴伟( d1 w7 L0 z7 c/ j, R) S3 G
东方朔偷桃图 吴伟 v& o/ l5 f6 R( F' S* E# F
东方朔偷桃图 吴伟' N5 `( w( C5 p( S. O! b5 C2 }- N
立轴绢本水墨淡设色
& ]* Q$ X; S) V8 x% U纵134.6厘米 横87.6厘米
7 ?" m) {, U K+ w (美)马萨诸塞州美术馆藏" r8 V4 }/ ?' a
东方朔为西汉名士,擅长辞赋,性诙谐,后世常以东方朔逸事为画题进行创作。此图描绘东方朔从西王母处偷得仙桃后,匆匆逃跑的情景。; K$ O4 [9 h) l6 u
画中未作任何背景,仅绘银发长髯的东方朔左手捧着硕大的仙桃,右手紧握书卷,一边疾步奔走,一边转首回望,其紧张与机敏之态,栩栩如生。以散乱的笔触和淋漓的运墨表现出腰间所围毛皮的蓬松;顿挫跌宕的运笔又令衣袍、帽带在风中自如地飘举翻转,呈现出作家写意白描豪放纵逸的画风。
8 G& c2 W* R) A/ i白云红树图 明 蓝瑛5 W6 o9 |3 n5 K9 ^3 g) ?
《白云红树图》欣赏1 O: J2 N- P9 E8 e4 {" ^
立轴 绢本 青绿设色 纵189.4厘米 横4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Q9 Y7 ]! q) v
此图是蓝瑛青绿山水画中的杰作。图中山峰白云缭绕,树木争奇斗妍,溪水明净,雅士幽赏。作者师法董其昌,仿张僧繇没骨法,画白云红树,远山近石,鲜艳夺目,颇为别致。
" h! K- @* c: }蓝瑛画收藏情况
6 V' _" R7 v/ S. {0 _8 J K《曹山图卷》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 g; n, l. Y' w5 f: L《丘壑霜林图》《白云红树图》《仿古山水册》 《江皋话古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P1 a. ?5 M E9 @/ H《山水》《山水册》 1, 2, 3, 4, 5, 6 《楚山秋霁图》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藏$ D0 w% ]2 o: u1 S/ I( P6 s- Q
《山水》美国私人藏
E2 y3 X/ `% w6 v* z《花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藏
5 X1 S* G: z3 i3 G《山水》德国柏林远东艺术博物馆藏$ I' d( A& X7 |0 j4 F- e/ ^2 ]) ^
《山水扇面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两件
: U7 [ O% B4 g+ e! P$ C+ z桂菊山禽图轴明吕纪
9 x0 |: D0 E3 z m/ N8 S ^第八章 明清美术第二节继承两宋院体画风的“院派”和“浙派”0 p8 v* B% x1 L
三、“院派”“浙派”的关系、影响
3 I6 M0 z6 }& F% `. N第三节 吴门画派和“明四家”! ?. q% U* b" _9 _% w
一、吴门画派0 _7 V% o P/ U5 y' F6 S
明中叶,吴门画派在画坛上崛起。它逐步取代浙派在画坛上的霸主地位,标志着明代绘画独立面貌的形成。因此派画家都为苏州府人,苏州别名“吴门”,故得名。吴门画派属文人画体系,沈周与文征明同为吴门画派的开派大家。吴门画派进一步完善了文人画的艺术形式。
( \2 ^1 G; A4 |- x第三节 吴门画派和“明四家”+ T+ w: S7 Y$ H |0 N7 ^: V
二、“明四家”
4 q1 s, s4 y$ | 沈周与文征明同为吴门画派的开派大家,而唐寅、仇英是“吴派”的友军。在画史上一般把他们四人称为“吴门四家”或“明四家”。他们的出现,不仅打破了“院体”和“浙派”垄断画坛的局面,而且标志着明代绘画独立面貌的形成,进一步完善了文人画的艺术形式。
7 H i; j" @3 V) ]7 T5 h9 d6 ^第三节 吴门画派和“明四家”
; T! G; } M% o& l' g1 L 三、沈周
# C/ G* ^' H; \8 V Y- |% j 明代杰出画家。明中叶,吴门画派在画坛上崛起,并逐步取代浙派在画坛上霸主地位。沈周与文征明同为吴门画派的开派大家。又与文征明、仇英、唐寅并称“明四家”。画宗黄公望、吴镇、董源、巨然,以笔墨变化出入于宋元名家而享盛誉。画法上善用粗笔,使中锋,圆劲挺拔,厚重凝练,自成一家。代表作品有《庐山高图》、《沧州趣图卷》、《蜀葵图》等。
# \4 Q! F1 v+ l G* ~ 沈周所作山水画,有的是描写高山大川,大多数作品则是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在绘画方法上,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岁以后始拓大幅,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岁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
+ M; H+ H5 v; W9 Q# f7 \) Y庐山高图 明 沈周
7 E: T3 `4 R& R* M1 s: A和香亭图 明 沈周& X. E x/ b& N# I$ ~4 Z/ g
2000年5月1日,苏富比拍卖行 手卷 21×l46cm HKI3,794,750
4 o/ X! I Z. Q3 Q) F6 P复崦清溪图 明 沈周4 n4 y( d" Y2 J2 J
辛夷图卷 明 沈周
! @. l3 Y0 Z% F. c! F* o" `第三节 吴门画派和“明四家”+ B3 e& h o9 O' C; a8 o' T; u
四、文征明' \' @2 X6 D" c0 [1 k- m' ^: G
明代杰出画家。人物、山水、花鸟均所擅长,而以山水的成就最大,其次是兰竹。他本是沈周的学生,并由沈周而上追董巨、二米、赵孟頫、元四家,拓展了传统师承的范围,于赵孟頫用功尤深,所以,作风比沈周来得文秀,具有“翩翩文雅之趣”。他的画风多有承传,门人杰出者众多,影响很大,形成了“吴门画派”。其作品有《雨余春数图》等。
6 w( e5 f& v0 B8 }2 H- j惠山茶会图 明 文征明
1 |0 W3 Y! K1 W% c% U' ^+ J石湖轻胜图卷 明 文征明
3 [" S$ U8 d8 [& Y" I夕阳秋色图 明 文征明
6 c& C0 U% n5 N9 o o6 G5 ?6 C菊花图 明 文征明
* Y$ P8 [1 A. H+ \% `第三节 吴门画派和“明四家”
+ u) o& _6 ]. A% k
+ k l1 z5 }' O( X沈周、文征明艺术风格差异比较
5 C0 q1 d$ S0 U9 T; R9 w4 d7 E 同是明“吴门画派”盟主的沈、文,在生活经历、理想、 师承和笔墨探索上都颇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两人在气质、性格上的差异,导致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
" p( p% y+ ]- ^ a.二人均擅长山水,但沈用笔挺健、厚重凝练,墨彩豪放雄逸,形成沉着浑厚的风貌;而文画表现出典型的“文人”趣味,构图平稳,笔墨苍润秀雅,萧疏淡雅的情调是其艺术总的特征。
8 O+ x0 y2 b9 ?" Q b.二人又擅长人物、花卉、翎毛画,沈用浅色淡墨作花卉,笔墨运用得当,构图别致,变宋人的精工为雅逸,可谓写意花卉的开山祖;文善作水仙兰花、古木竹石,以“风意写兰, 雨意写竹”,各缚天然之妙,实为文人理想人格的象征。; t8 h" `2 Y( j* k( R8 `
第八章 明清美术第三节 吴门画派和“明四家”; t G" l$ v9 n
五、唐寅4 u) q5 C$ Q0 d8 j% e; k& l2 H
1.简历# U9 r$ k7 K8 R& |. h
2.绘画创作
/ o) u4 p% \5 F! r山水画为主( i8 u7 h2 ^- S- ]4 c7 Y/ G
人物仕女画
4 v; i9 c) O1 k- b e9 @( p" v+ q写意花鸟画# J6 r' k- j3 _
古木幽篁图明唐 寅" q; a$ s I, H4 L9 K
孟蜀宫妓图明唐 寅9 C2 j6 Q, s$ ~+ U
秋风纨扇图明唐 寅
! {* k/ C6 d3 N3 [) S. y$ x秋风纨扇图 唐寅; n9 w. w" ^- r# `' f
立轴纸本墨笔 纵77.1厘米 横39.3厘米
; G5 I' Y4 E7 j2 p- h9 t6 L上海博物馆藏
- M+ u* l- M7 i$ I4 x; U# R 此画尽显了画家水墨写意的才能。图中仕女手持纨扇,于秋风渐起之时,在庭院中徘徊,脸上愁云微露。画面左上角题诗云:“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佳人从手中的纨扇想到自己青春难驻,世情可畏,禁不住黯然伤情。( T R2 p4 T$ H, @1 V0 K' t
画家以简练的笔墨挥写人物形象,笔法略近杜堇,较南宋画家更为洒脱灵活。全画纯用水墨写成,以淡墨染衣带,浓墨画发髻,浓淡枯湿,恰到好处,墨韵生动。衣纹用笔顿挫转折,纵逸潇洒,寥寥数笔便将佳人“秋扇见弃”的哀情刻画的淋漓尽致。背景处理极为简括,仅以坡石一角,上侧缀有双钩细竹,疏疏落落,给人以空旷萧瑟、冷寞寂寥的感受。此图是明代写意仕女画中的上品。
! c) c* y: I% d, [$ a" G风竹图轴明唐 寅1 }$ }# n5 h' F6 K
第三节 吴门画派和“明四家”
- a1 T6 M* z+ i4 o' ` 六、仇英
6 r( J5 A$ p5 P9 y/ g1.简历
# y( [0 e/ N. u: s" [' T2.临摹古画高手
+ b8 w& [$ n- R' R0 x' a. j3.绘画创作
* x) P, [9 p k+ v& x山水画5 P0 q7 \4 w: J' F0 o
工笔人物画/ G& z* X8 U& b& y: t1 M- s0 F# B R
春夜宴桃李园图 明 仇英8 Q% ^/ n. d' X4 V
柳下听琴图 明 仇英
( Z- G6 ?! p' |; ?: x" R- N桃源仙境图 明 仇英( m/ ~) i) v3 Y* Z; A/ B. p8 d
第四节 松江画派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1 U7 b& f8 U: ~8 g8 t% \7 t 一、华亭派( C, X: Q/ f5 i2 D" Z, D
明末的山水画坛派别林立,其中以华亭派的影响最大,此派因画家多为华亭地区而得名。此派属文人画体系,顾正谊为创始人,但以董其昌为代表。
- C2 g' `/ z1 _8 S1 t: E) R( U第四节 松江画派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 ?* D2 L+ D/ W: r# O1 b( D5 K# r- ]! x 二、松江派
( v- P$ l* `- B+ P4 u: o 明末山水画坛派别林立,在华亭(松江)地区,有顾正谊、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赵左为代表的“苏松派”、沈士充为代表的“云间派”。因三派同属一个地区,美学思想和绘画作风基本一致,故将三派统称为“松江派”。
) P2 B: a! I4 E/ X" W8 j& Q( c第四节 松江画派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 e8 u$ e8 V: L3 x4 X0 D 三、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3 k i# y J9 q9 Q2 Q4 [7 E
1.董其昌:明末著名书画家。他在书法、绘画方面均有重大成就,富收藏、精鉴赏,兼工诗文、禅学。他不仅是华亭派的代表画家,也是整个明代后期绘画的领袖人物。在绘画思想上董其昌提倡“逸笔草草,但求形似”的文人画风,追求“墨戏”产生的隔帘效果、隔水看花。他把唐以来的绘画分为“南北”两宗派,尚南贬北,抬高文人画的地位,压制“浙派”山水。他提出的“南北宗论”,奠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其影响一直波及到明末以后的三百多年。
! I+ D- d3 }1 n/ P3 o- T& S2.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7 E# z3 z: m; f 董其昌是明末绘画大家和绘画理论家,首提“南北宗论”,并得到许多人的赞成, 流行三百多年,影响海内外。 董其昌借禅宗南北二宗以喻画法,把我国唐以来的山水画中的文人画、 水墨画和院体画两大体系划出了一个轮廓。文人画体系似禅之南宗,院体画似禅之北宗。北宗是注重功力的,犹如神秀的渐修;南宗是注重天趣的,犹如慧能的顿悟。
+ M$ O, m5 P- O: M8 B1 a$ y! ~9 z 董其昌还以表现“禅境”、“趣味”的高低深浅来划分山水画的南北宗。禅宗的明心见性,摆脱形迹的思想与文人画的“复归于朴”,追求自然之性的清高气息是一致的;而院体画则是“廉纤刻画”和有“纵横之气”,故无禅意。6 B* s A7 \2 H' x% \/ S
董其昌站在文人画派的立场上褒南宗贬北宗,因此,南北宗论具有片面性。但在中国绘画史上,毕竟有两种风格和画法的山水画,因此,董期昌作为对山水画艺术流派进行研究的先行者还是应肯定的。
9 ^$ N. u4 o: A# t* D" U! S第八章 明清美术第五节 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 - J9 e S" P j& a( M/ E
一、花鸟画回顾
) B- d1 ^8 h. p; K$ C) Y, ^二、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大师+ a) |3 y) Z9 n& u$ R
陈淳、徐渭/ L: n# L: k- P) j$ y9 j
第五节 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 [+ B9 I' t: Y/ W" S
1.陈淳:明代杰出画家。字道复,号白阳山人。擅画山水、花鸟。当时的吴门画坛,是文徵明的一统天下,所以盛行细秀的画风,陈淳却不为笼罩,以粗放的形体独立卓行,令人对他另眼相看。他在画史上最负盛名的是水墨大写意的花鸟画,与稍后的徐渭并称“白阳青藤”,被认为是文人写意花鸟画的正式开创者。善于用草书飞白的笔势,水晕墨章的墨彩,来挥写花卉离披纷杂、疏斜历落的情致和态势,其品格是清隽秀丽、翩翩文雅的。传世作品有《松菊图》、《牡丹图》、《设色花卉》等。
. `4 X* o; d3 C0 k$ D4 @+ X- m: B葵石图明陈淳
. M3 O( f- |* V% z# m* d梅花水仙明陈淳
5 y+ n3 g6 |+ [7 [# }+ G& f9 ^ w陈淳花鸟画在题材、表现、技巧方面的特色5 ^; n+ D) K, o7 D2 d# N5 Z# }
陈淳是明代水墨写意花鸟画大师。他的花鸟属文人隽雅一路,在题材上不求奇花异草、珍禽怪石,而多表庭院和自然中普通的花草、动物,并借助于题诗,寄寓着高洁洒脱、 有幽香自赏、超然绝尘的人格理想。在表现上,不贵浓装艳饰,而尚简率的笔情墨趣和闲适的意趣。在技巧上的突出贡献是他进一步发挥了水墨的功能。传世作品有《松菊图》、《牡丹图》、《设色花卉》等。 l9 D3 v- t; b& _# j
第五节 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 V2 k" r; `, Y5 z/ m
2.徐渭:晚明著名书画家。字文长,号青藤。中国文化史上的怪杰,在诗文、戏剧、书画上都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地位,尤其是绘画方面,对后世四百多年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工花鸟,在艺术风格上不拘成法,大胆突破,泼墨淋漓,气势狂放,随意点缀而又不失形象的真实,使花鸟画中大写意画法得到发展。给花鸟画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增添了新的因素。传世作品有《墨葡萄图轴》等。2 K! D% \# d4 c8 |# L
胡宗宪因严蒿奸党失势受牵连,二度入狱,最后死于狱中。徐渭亦怕受胡牵连,竟“引巨锥刺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明史·文苑传》)自杀达九次之多。这时他内心的愤郁与痛苦只有在强烈的自虐中得到发泄,并真的发起疯来。后来竟发展到误杀其妻,并因此入狱。在狱中,他的精神才稍稍平静,但是并未痊愈。这位疯狂了的天才后经同乡张元汴竭力保救才得幸免一死。出狱时已五十三岁。
6 A/ E2 G8 n2 v1 T# D4 Q/ A0 a青藤书屋(徐渭)4 z, ?! |' u5 o1 I' b
竹石图轴 明 徐渭
5 O8 n9 V5 H4 \" \/ k( r菊竹图明徐渭
% v1 C; F8 ]% {: M2 L" G榴实图明徐渭
; e. H. M2 h6 w( n: g$ L墨葡萄图轴明徐渭% t" z4 p _% x" D
以《墨葡萄图轴》为例,谈谈徐渭绘画艺术的特色。
# U3 y: o$ x4 T' {6 ]6 A 徐渭是明代水墨写意花鸟画大师。他在艺术上敢于冲破藩篱,大胆创新把水墨写意花鸟画在前人的基础上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徐渭一生境遇坎坷,他常在作品中借题发挥,把恣意纵横的笔墨与题跋诗结合起来,抒发胸中的块垒和愤懑。他的《墨葡萄图轴》用墨干湿并重,苍润相间,不求形似,而重生韵,并题诗“半生落破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置闲抛野藤中”。把其英雄失落,怀才不遇,投门无路,一生潦倒的境遇以及由此引起的愤懑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 X" {& I, T7 i; K 中国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完全成熟,归功于明代著名画家徐渭与陈淳,特别是徐渭,他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艺术家,他融合前人的简笔、泼墨、写意之法,结合写生,加以革新创造,形成了不求形似,不拘成法,强调抒情言志的水墨大写意画风。( \5 v+ r: k9 w, M: q! Z
在徐渭的绘画中,最能表现他目空一切、无视古今而率意挥洒的还是水墨花卉。南京博物院、北京荣宝斋各藏有一卷徐渭的《水墨花卉图》,据说美国现藏有三卷。其中最精的要数南博所藏的《杂花图》长卷。
3 r8 i: A" Z. a; g& F* }7 N杂花图卷之一 明 徐渭! h4 @1 S a- ?
杂花图卷之二 明 徐渭% G! F R6 G* c4 y2 H! S
杂花图卷之三 明 徐渭: [5 ?0 B/ @ i9 j( Y+ e7 F# C% Y
杂花图卷之四 明 徐渭( d( }9 v: \- T" o W& H
清代郑板桥曾以五百金换天池(徐渭)石榴一枝,并愿作“青藤门下走狗”。 * N; R9 M$ g4 ~9 K+ _
当代画家齐白石自称“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 c# s @+ |3 x$ \+ C第五节 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0 w9 N" d: [) n( Y; |" `9 Y
3.周之冕为代表的“勾花点叶派”
; R8 q# }$ H, S- [; d' ^花溪鸳鸯图轴 周之冕 ; p; W+ V3 V! c6 t9 V
莲渚文禽图 明周之冕/ r* q7 [3 [& S3 ]( U
百花图 明 周之冕) W* d. T! X! j8 V' x' j& z
《百花图》以2200万元成交
6 b) m$ c" h1 I+ R, v# }1 o" y1 C第六节 明末的人物画大家& S& ~. u% `, x1 ]7 r$ L Y
一、陈洪绶:明代杰出画家。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以人物的成就最为杰出,花鸟其次。他的绘画,具有显著的风格特点,长于形象的提炼和高度概括,既重视形体的夸张变形,又强调神情传达的含蓄。他所画的人物,常常画成大头小身体,躯干伟岸,不合比例,折射出为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所扭曲、畸变的人格心理。
: S+ H4 F# f5 @ X) @1 t0 y0 ?5 v 在笔墨形式方面,他对晋唐两宋的工笔重彩和宋元文人的水墨写意兼收并蓄,同时又融合了民间画工版刻的技法而别开生面。他的绘画独特的艺术面貌对清代的画坛产生了较大影响。代表作品有《屈子行吟图》《归去来图卷》等。
( n* G6 w/ i3 Y7 ^屈子行吟图陈洪绶
C2 m( b" `5 Y) l3 ]雅集图明陈洪绶$ I0 A7 @% v) L e2 L
仕女图明陈洪绶6 y+ H" r1 M* K1 ^: j Q
南生鲁四乐图 陈洪绶等7 u, y; u1 }. ]: H- e1 @
南生鲁四乐图 陈洪绶等
9 [, g! u1 N5 u6 s. z6 ^长卷绢本设色
h& r9 X2 L' N& i纵30.8厘米 横289.5厘米1 z# b( W: z- { L, [+ v! l+ u
(瑞士)苏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 A+ ?5 V: k% p( E1 D0 a5 ?7 h$ V 《南生鲁四乐图》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四乐图》诗意,故分为四段:一、解妪;二、醉吟;三、讲音; 四、逃禅。
; x) x8 s c/ v" z0 ~" y 画后有款:“李龙眠画白香山四图,道君题日白老四乐,洪绶以香山曾官杭州,风雅恬淡,道气佛心,与人合体,千古神交,为生翁居士取其意写之属门人严湛、儿子陈名儒设色。时己丑仲冬也。山民洪绶。”从中可看出,此图为清顺治六年(1469)陈洪绶与弟子严湛、儿子陈字三人合作。' v1 W) C0 s# D+ e0 r6 L* R$ f" g( c% ]
四段画面皆以构图简洁明快取胜。配物简单,人物突出。白居易面容有肖像写实之风,髯须浓密,多以正面示人,笑容亲和 # e' D) m% k6 w) t
0 ]8 N' {. Y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