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下载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汉武手绘 于 2016-12-27 16:44 编辑
3 j. {+ d& @. k/ t1 T! ^; H4 ` T5 i' g% S% i$ E, {- m* s
钢笔画爱好者,无缘无故的喜欢,尤其是建筑钢笔画。没怎么画过人和景物,只喜欢画建筑,我把我自己从第一张到最近的一张和题主分享一下,主要是这个过程,至于画本身不重要,权当抛个砖吧。 1、看书是要看的,尤其是要看国外的钢笔画,尽量少看国内的,不是国内的不好,是要找到这种画种的源头,从最高水平的作品去欣赏。推荐英国水彩画家特纳的作品,尤其是有关建筑的一些,他对建筑细节的刻画,是很适合钢笔画借鉴和学习的。先去看什么是好的,至于国内的好不好最好不要先不管。我是没系统学过钢笔画,一节课也没上过,但是素描是学过几节,这是美术的基础,没法绕过去。 a2 O- r. L7 B4 v$ |$ V1 o
2、从书中要找出对一个事物描绘的笔触和方法,不要一开始就临摹一副很大和复杂(相对的,只要你觉得信息量太大,就不要硬着头皮上)的画。最好先画些局部,通过局部先作为入手的方法,有了兴趣才能进一步提高水平。 2 ~* z# x+ ?; f2 U; l6 Q) b' {
3、既然是建筑画,做练习时少画静物,尽量去看看自然的景物是怎么刻画的,提高对一些非具体形象的概括能力,如:云、水、树、影子等等。把人和静物先放一放,把视野提升到一个比较概括的层面,不要一上来就抠细节。
& m: F) }6 R. \ 4、还是要看看美术基础的书,还是尽量看国外的,不要看美术院校考试的那种。你是通过了解素描本身,对钢笔画有促进,基本就是要画一画,再来看看书学一学,这样反复对照进步才快。 ; ]6 k& H: b1 `5 h* ]
5、尽量不要用辅助工具,类似尺子之类的,学习钢笔画就是对自己手、眼、脑的一种协调锻炼。不要怕开始画的丑,一定要明白什么是丑,什么是美,要有一个阶段目标。透视最主要的是你要理解,不要在画面中出现明显的错误,或者说看着不顺眼的地方。这是一个理解建筑的基本方式,如果没理解,没弄明白,还是要从心里彻底弄清楚,主要是理解。
6 Y# I' e/ _! P( x# R5 |/ v6、我从开始看画,偏执的认为,有写实风格的,经典的画就是美的。现在看,确实很片面,但这个主要审美观没重大变化。我买学习用的工具书时,一定是要用这个来衡量的。开阔眼界的看看就行了,能值得临摹的,充满大量细节的,不含糊概括的钢笔画才值得买。
6 J3 Z' q7 D* c7 @4 U4 w6 A2 \! ] 7、练习画数量
. ^2 A& O# F1 T) g 我的钢笔画爱好和工作没有关系,也没系统学过,甚至素描彩画也没系统学过,只能算有美术基础。纯粹自发学习和练习的建筑钢笔画的数量,也没有超过50张,我不太主张以数量代替用心。不用心的画我也画过,结果只能是连看都不想看,能被自己恶心到,这么烂的画也能画出来。所以,从那以后,再也不画不过脑子的画了。
& E) d) p+ V& C+ q+ Y& I 8、每一张习作都是完整的画 4 R: S# d( U) o9 N
最适合我的就是找到感兴趣的画,找出一个局部,仔细刻画,无论从形体到明暗,完全的画下来,每一笔都要做到意在笔先,没想好不能动笔。但是,画了就不要觉得不够好就不继续,一定要咬牙把画画完,画完之后会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 ^. b* N0 a$ t# v/ h3 w 9、找根最适合自己的笔 }2 ~; ?( C: n8 u
钢笔画,不能顾名思义,我用的不是书写用的钢笔,而是针管笔,或者樱花一次性针管笔,粗细自己各选几只吧。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要求,那就是流利。我用过红环和斯德罗的针管笔,我会用最细的砂纸,对针管笔的四边稍作打磨,这样,笔尖会稍稍圆滑一些,不要看这一点点圆滑,带来的变化就是画绿化和树叶的时候,会非常流畅,不划纸。假如这张纸是用来上水彩的,那就更好了,不会因为笔尖划过纸的地方出现洇渍,这一定不是计划要出现的水彩效果。
4 v! H& x- a( }. p/ u10、纸张
' V9 |7 \ R: A7 r 无所谓,就是A4普通打印纸就可以了,要求高一点就买80g的吧。再有些追求就用A3的挑战一下自己的耐心,试想仔细画一张充满细节的建筑画,有多么激动人心,整幅画面都是建筑细部和节点,以及建筑投影里精彩排列的线条。 0 z8 a# M$ q& K( k* A
11、不浮躁
7 [0 e) b/ v- g1 x 如果对着一张画来临摹会产生压力,那么我会临摹精彩的局部,甚至个别的线条部分,不是交作业,就是提高自己和建立对钢笔画的兴趣,那就更灵活的去画。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啊。任何钢笔画都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我是先通过简单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未尝也是一种好办法。因为觉得面对很大的一张画无从下笔,所以想尽快把画临摹完是不可取的。目的不仅仅是画完,而是学习,通过临摹学习如果用不同的线条排列刻画形体。 + b4 R* u1 H6 ]/ [' a
/ D+ `) T2 z4 ^5 F4 p
史上最全钢笔画经验分享
9 T: }( |" I8 K& D
这是第一张钢笔画,是用最常见的签字笔画的,原图是一张照片。
2 i9 [" V: g! l. u, m2 o( [ 素描关系很重要,剩下的就是用什么笔触表现这种素描关系。 8 M+ j' _& S+ w g6 C4 [) j" i
大坑,慢慢填吧。 + Z P3 c# f) P$ _5 C
和题主一起分享我的每一步对钢笔画的心得。
N8 b% P" p0 w2 M; _
9 U% L/ ~0 z6 A/ ~( U 这张图是没想清楚到底用什么笔触去表达所绘对象。
+ W! G& g T) p8 _& ?2 f2 R: q 仅仅做到了表达了相对正确的素描关系,远看是能感知是一副黑白风景,但是近看笔触经不起推敲。 还是用普通的签字笔画的。
$ ~* p; P2 Q- P6 m8 _! n! @
) O W4 z0 d$ P0 g" q+ z. p 还是要一笔一笔的画,甚至是一个点一个点的画,每画一个局部就要检查一下是不是合理的表现了素描关系。笔触是放在第二位去考虑的了,所以,有些地方看着透视和笔触不够自然,还是处于摸索时期。
- t& x" u7 m' C x; t6 `4 {( G' S1 s. Q
+ Y) V5 m8 C" C& Z7 j( {房子上面的树画的很失败,但是,檐口下面的画法笔触找到一点感觉,每幅画就是这么一点点摸索和找到感觉的。前提是,耐心一点一点的话,不能想着一挥而就的潇洒。 中间的门里的色调很深,需要反复的涂画,但是这个素描关系是很必要的,还是要耐心。 & D' R: u# W; k$ W/ U
3 b7 `3 ~/ \) [# B 地面表现的很差,从某方面来说不如入这个画的色调,树丛的表现稍好了一点,但是笔触还是不够符合树的形状。 小的细节和形状要注意,比如三轮车和电线杆上挂的灯。没有这些细节的刻画,就没有趣味性,一幅画就没有看点。 1 O: e/ G! r; D. a5 |7 d5 d4 Z
3 U" C x) W& T* ^ 还是在学习树怎么画,换了一个笔触表现方式,地面依旧没找到合适的方法。 q$ `% o `; g( U5 l
3 ?7 g, q2 F! I* Y- H- Q `; ]* X) G1 K- k5 \9 N4 i
上图这一张,真的一下对钢笔画产生了兴趣,因为在对左侧这个旧的土坯墙的刻画得到启发,原来土坯的砖可以只画砖缝,就能表现出质感。至于这个质感表现的好与坏是另一回事了,我在画画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寻求这个兴奋点,来促进自己不断进步。
& i" B5 B9 a7 H+ Z. ?- @ 地面换了一个表现方式,把影子作为重要景物刻画,但是影子边缘太生硬,有喧宾夺主之嫌。 对于整个画面中的阴影部分,该很重的地方,一定要压得下去,才能表现建筑的光感。 如果把整幅画的素描关系,从白到黑,或者说明暗分为0-9,留白的地方自然是0了,那么暗处的阴影部分,有写能达到8了,素描关系很清晰。为何这么夸张的表现一幅画的素描关系?因为本身钢笔画画完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副灰色调的画,所以,尽量有些明暗的对比,使整幅画调子很响亮。
* y7 I- m' f, A) x& N+ H1 F- R0 ~* c6 n* E
上图是把光影下的胡同作为一个主要学习对象,尤其是树下的小汽车,还有书丛本身要简化,因为是突出日光下的“亮调子”。才能与树荫形成冲突,提高画面的紧张感。
, F; l5 Q7 C5 Q5 X) X5 a1 |( I 地面依旧很糟,但是,我开始明白地面不要只用几根线刻画,需要一个淡淡的灰面去表达。有气死左下角与墙根交接的地面,这个关系就是我要的,有色调,也能让人感到这是一个铺地,但是不能在强烈的日光下太抢眼,淡淡的来几笔就可以了。
# W3 O8 P! U- Z* l7 ~ 主要表现的地方时门洞的阴影带来的强烈对比,要压得下去。 . n% E Y; V0 O* S9 {% v6 ^. Z
. v! U! r( p% ]& v# k
上图中左侧的树干,只起了一个轮廓,没有深入。因为觉得这画如果把树再画完,整幅画就不够轻松,最后还是没画。
/ Y$ X% `; P: P0 ^% |: w$ I. r+ v 但是,作为对建筑的瓦、檐口、砖墙、影子还是做了仔细的刻画,找出对这些墙面笔触的方法。有些墙面是全部竖线条组成,而且要有疏密和点线的断续。 还有,有些地方还是很重,素描关系要明亮。 ( w6 X: J* q/ b0 o6 ]: E
, u3 X/ z* s! G9 C3 m 上图换了针管笔,是想把墙面的排线处理的更细致,把墙面的明暗关系表达的更有层次。 最高的屋顶的檐口阴影,就全是用排线来表达的,这样耐看,透气,这才是钢笔画的特点和优势。 这张画第一次学着画水,主要是表现建筑在水中的倒影,笔触更加放松一点。 ! r! d$ Y9 v/ P9 U1 O5 p% W* ~
$ Q4 D% j* I% |. i. i* ^9 V& C* p 上图主要是学习怎么画鱼鳞瓦,照片中的瓦的形状是一样的,要自己有取舍和疏密构图。一定是想好了怎么画,而不是画了才觉得这样不对。 右上角的屋檐用简单的几根线概括,不要画的太仔细,要放松。 整幅画的对比还是很强烈,国画中有句话说的很好,构图要“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才好。这也就是有紧张感的构图才是好的构图。 - o: c2 w! N; o0 l
; Y+ @" ]8 P, s; { 上图把下面的树丛用最简单的方式概括一下,很放松。但是塔尖的檐口要刻画的很用力,在我看来有棱有角才是建筑。但是,我自己把塔身接近树丛的位置,从笔触上融合一下,疏密形成过度。 这张图的遗憾就是,全部竖线条不够垂直,试想,如果全部竖线条都是垂直的,这张画会更具建筑应该有笔挺结实的质感。而这张画的线条给我的感觉是:这个塔是草扎的,哈哈 ( [# o* C' Q* s2 z' _5 K9 k$ k; q
7 s+ E( n" G# Z: e% ?- K
上图是很失败的一张,全部都在表现建筑的明暗关系,但是形体却丢掉了,尤其是左边的一侧的建筑感觉就是一堵软泥糊在那里。右侧的屋顶刻画很失败,看不出瓦的质感和形状,过于追求正确的素描关系,没有自己合理构图。 6 M: F7 {5 y; \8 p$ C8 k9 L
每次看到这张图都很窝心,但是,我还是坚持完成了,这样才知道到底问题出在哪了。 & U( P N, `7 L$ ~: K
; O2 z* n# T! F, U s D
上图这张的地面处理已经知道大概方式了,不是几根线就可以把地面概括的,一定也是一个面。左上角的树枝,是一个进步,虽然就是几个树枝但是让我一下明白了怎么用笔和概括。
2 {% x. ^: G& N! u" y3 R. E 最右边的远处建筑的概括画法也是让我得到启发,远处的就虚掉,近处的就很清晰了。 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建筑不垂直,变形了,这个问题一定要避免。
+ F2 d& {! {- m. t/ Y1 Y! w. ]9 i3 H7 S D7 D
这张的树枝是对上一张树枝的一个总结和提高,整张画与前面画的不同就是,笔触松散一些,用放松的笔触去刻画一些墙和物体。 . X9 k6 H. @3 w/ ? q2 k- F
# D& i8 E. f6 A* ?1 h1 Z 这张画是对上面笔触刻画形体的延续,右面的墙面就是一堆笔触刷刷刷,最左下角的石头墩子,我注意了强调石头的棱角和明暗对比。 其实每张画能得到的启发和进步是不同的,有时就是很少一点,这就足够了。 这几张画都开始起铅笔稿了。
' \. N! G* V" P4 p6 `4 e, ?" N0 e
笔触,还是笔触,就是钢笔线条的排列、疏密。然后用最大的耐心把画画完。
: G$ d+ L/ [; j# X' F O* f0 l
5 R4 }: v4 K4 A7 H; W" v+ q. ^ 后来,我也画了一些较为具象的物体,不是建筑,就是学着刻画一些有特点的物体,把握好质感和笔触的处理。
3 K* Y" L7 F; x$ P, f
7 W2 T0 B9 w, O x/ j* ~' Q不同笔触,得到的质感就不同,这些是雕塑,去过798的应该不陌生。 0 H4 l Q" E7 f0 K* E)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