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下载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5 J+ `) Q' E% ^. z9 J. g1 f# q% P
) y7 k+ Y, c' ~! O& D) E" q一、起形定位
! h4 ?4 V0 q& O) O$ }) c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可以先用铅笔勾勒建筑整体,周围环境可以简单线条表示,但这一步也仅仅是素描里的起形阶段,比例尺寸定位准确即可,无需步步到位细节完善。 二、墨线定稿 铅笔定好位之后就是钢笔墨线了,仍然是基础不好的同学可借用尺规将中长线大体画出,短线以及植物线等可徒手勾勒,重点依然是建筑,墨线画完之后还要根据光源确定明暗,并用单方向的排线画出暗部及阴影。 , ?6 l1 [ P) \% s. t$ u) c4 n, Z
* M8 w5 O8 d1 W) d7 E: o% l三、色彩搭配
0 _4 d. e5 I+ O! M% Y对于上色大部分同学关注的应该是上色前如何确定色彩搭配,整体色彩基调的控制可以遵循两个原则:1、根据主体建筑的性质功能,首先确定建筑的性质和使用功能,而后确定色彩的冷暖搭配,比如博物馆、纪念馆等较庄严的建筑场所应采用冷色调处理,而活动中心、娱乐中心、文化馆等建筑宜采用暖色调,冷暖确定了就可以从自己的马克笔里找相应的色号进行搭配了;2、根据设计创意与快题排版的要求,设计之初先有主题立意,据此意境和整体排版可确定大的色彩冷暖,并从大环境逐步细化到建筑细节,比如设计立意是一首诗,那么暖色调才能符合诗和远方的浪漫,比如创意来源于某个事件,则冷静的色调才能表现娓娓道来。 四、整体上色 主体建筑色彩搭配确定之后,至于先画哪里可以遵循三个原则:1、先大后小,也就是先给面积大的上色然后逐步缩小;2、先同后异,也就是先将颜色相同的多体块同时上色然后再画个别的独立色彩;3、先主后次,有的同学喜欢先把设计中的亮点最主要的部分上色,然后其他部分以此参照上色,当然也有的同学反其道而行之,生怕把主体画毁了不可挽回,就先把次要的上色而后再画重点,这样也不失为能够快速上色的方法之一吧。 五、明暗处理 暗部及阴影的上色处理,在平面图上色步骤中一般是将所有物体上完颜色最后统一画阴影,而在透视图中则可根据经验局部上色,但暗部及阴影的色调必须是统一的,其冷暖应以阴影附着的表面来定,比如地面大部分是暖色调则暗部阴影应为暖色调的重色,反之亦然,一般不提倡直接用纯黑画暗部及阴影,因为在暗部和阴影里还有很多细节,如果被画的太重则会使画面僵硬死板。 六、统一调整 最后是调整阶段,整体效果是否出彩就看调整是否到位,具体可遵循三个原则:1、再次强调主次,强调主体物须深度刻画细节,次要物体或配景须虚化处理或只画三四分;2、 亮部提亮,该亮的部位需要用修正液点亮加强;3、暗部加重,该暗的部分需要重色加重统一。 请大家再欣赏一套黄曼同学的小建筑马克笔上色习稿案例:
2 ?" ^7 G; X8 T' N+ f E7 y) G5 I. D4 k6 { m" O7 ]# V6 q% u( P
1 l1 ^9 k6 m0 }$ i& g! Q. e( ~# m g/ h
5 ~" b1 X, `* x/ O
2 j }, L4 y8 [1 X/ T* ~1 m' n7 _& y如下两个景观手绘上色步骤图由汉武手绘王老师提供:; @; Q' r0 b4 x
2 L+ Z; g- x$ ~7 D0 U B
( J, Z! z; w; c
$ B7 |2 f3 [ c1 b6 g0 Z6 `( a+ B; W& O# I% m
$ ~* ]5 w4 {4 f) h
8 l' J# o( u# A# _2 Q8 j4 G
5 R. B6 h" d% B- N) j
! W& m) Y$ U+ z3 f, t0 K/ B8 c+ b2 q4 ?+ U# |5 U6 |
* ^, u, R- ~& `% h. M* K* j 6 n; X5 ]2 O7 g0 D/ d5 C* {/ T8 x
4 h; u: u% T* X: I9 z
4 o- W2 X- l; K0 O6 }4 `
/ D: _; ^& u, ?3 }6 o
/ F: T. ]6 r- f1 F8 ?, N/ l: d
" b$ |) l X( F& p ! Y% L% i0 T" n9 @1 E
0 f; I4 a, z$ @6 a4 S' T
- z- x: |1 _; s# i% B8 q! b6 w" k& d$ e: n
4 {9 v7 p3 Y. q7 r9 T0 z, m4 A5 p
- L) C- |8 E4 b: t/ Z+ z
+ \4 h1 q) h! T! ?2 \
! a! [4 b% w7 _) Q1 m
G4 A' H+ b7 P) W' \' T
4 E3 O5 ?9 s/ U6 A' R1 V. K5 N4 u( ^; D, [2 G; X! \8 `
. Z. _, ?6 r& q3 b# W# R/ o5 Q8 S
n2 |; C6 c$ E3 e$ A4 c f
' |2 d7 J* s j$ o; @
; q, u2 X8 h' b
% x( v2 m( ?9 x+ a1 E
R. j5 @" D* k2 I1 v# J* g3 e( P6 M
6 r: s8 B3 l: C* z/ o S. Y. a) W6 p' w6 ~3 ^, m: B% p+ y
1 I4 Y; L: {9 o0 w$ G- A
8 I- T- J/ F4 g. h4 W8 T y- x$ ~( Y$ c' |* w% x2 \1 O
+ m1 V5 d0 e8 O& _: T. { , n" Z0 t6 ] `6 E
% H! k, b4 W l
" |1 y, |1 X% {0 B% Q7 a5 Q2 |2 O0 I+ e
|